雨霖铃与念奴娇

雨霖铃与念奴娇

ID:38211679

大小:10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7

雨霖铃与念奴娇_第1页
雨霖铃与念奴娇_第2页
雨霖铃与念奴娇_第3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与念奴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阅读教案省淳中田春艳教学课题:《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2、豪放派和婉约派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教学重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鉴赏、背诵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幻灯投影: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2、俞文豹《吹剑录》幕士的回答形象地概括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风格,婉约词柔美奇丽;豪放词雄奇豪放。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比较阅读柳永和苏轼的代表作品进一步做深刻体会。二、柳永、苏轼简介:幻灯投影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

3、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里面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1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

4、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

5、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三、学习鉴赏《雨霖铃》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上片写词人和他情人在都门外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实写)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6、。(虚写)低沉:作者仕途上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远行,这种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作者把不想离别,又不能不离别,都有所爱,都不能得其所爱,又都不能忘其所爱的这种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感人至深。2、学生自读、品味、鉴赏自由发言:你认为那一句或那几句写得好,为什么?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怎样一种氛围?“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典型的离别情景,说说你的理解。……4、小结:

7、鉴赏要点:寓情于景的手法开篇凄切的寒蝉,清秋的骤雨,薄暮的长亭,既非专门叙事,也非刻意写景,而是作者有意在酝酿一种以打动人心、充满离情别绪的环境气氛,亦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历历如绘地把人的心声托出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全词寓情于景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两岸杨柳,晓风轻拂,残月朦朦,是一幅凄清的景象,也最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怀。所以本词景中含情,以景写情,情景妙合无垠5、朗诵《雨霖铃》,再次体会。四、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21、题解:北宋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

8、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叽,创作了这首词。赤鼻叽被称为黄冈赤壁。苏轼见景生情,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借以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2、范读,学生初步感知内容及情感。借咏史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上片: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歌颂众多英雄人物。下片:塑造周瑜形象,抒发感慨。3、学生自读、品味、鉴赏自由发言:你认为那一句或那几句写得好,为什么?4、鉴赏要点:(一)、用豪壮的情调抒写心中情感。(1)景物描写(2)人物形象的塑造(二)、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实景(赤壁险要形势)-----虚景(火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