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

ID:38435812

大小:258.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6-12

上传者:U-21680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_第1页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_第2页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_第3页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_第4页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与疗效判定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3.302053下丘脑综合征1、有颅脑肿瘤,炎症、创伤、手术出血等病史。2、嗜睡、多食、肥胖或顽固性厌食,消瘦,发热或体温过低;性欲减退,闭经,阳萎,性早熟,尿崩症,精神障碍,头痛,视力改变等。3、颅骨平片:CT、MRI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可有异常。4、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分泌异常,激素昼夜节律异常。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内分泌功能正常,症状消失。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症状部分好转。E22.003053肢端肥大症1、头痛、视力减退,手足进行性增大,多食,多尿,肌肉发达,易出汗。2、特殊面容(下颌大、眉弓颧骨突出,唇厚,鼻舌大)手足肢端肥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语音模糊低沉,牙列稀疏,皮肤粗厚。3、高血磷,高血糖,糖耐量降低。4、除外多种生理,病理药理因素:血GH值增高,TRH圾LRH试验后血清GH、LH不变或反上升,左旋多巴(dopa)试验,血清GH不升高。5、颅骨平片:CT、MRI脑血管造影,气脑造影等,蝶鞍增大,骨质吸收或鞍内肿瘤向鞍上,鞍骨底发展。6、脑脊液中GH升高。7、瘤组织电镜检查,免疫化学鉴定,生长激素细胞瘤。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清生长激素(GH)测定基础值,24h总值,葡萄糖负(100g)试验,及促性激素释放激素(L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试验后GH值。3、X颅骨平片,头颅CT片,MRI片。4、脑脊液GH测定。5、有可能时:瘤组织电镜检查,及免疫化学检查。6、血糖、血钙、血磷,葡萄糖耐量试验。1、按内分泌常规处理。2、手术切除瘤体。3、放射治疗:可作为术后残余肿瘤辅助治疗:α粒子照射,质子束放疗;伽码刀治疗。4、药物治疗:如溴隐亭,奥曲肽,可与手术,放疗结合进行。20~301、症状消失,视力、视野稳定或好转,骨质及软组织增长停止。2、因GH升高所致糖耐量试验能恢复正常。3、血清GH水平恢复正常,葡萄糖TRH、CRH、L-dopa试验正常。1、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减轻,视力视野稳定,骨和软组织增长停止。2、血清GH水平下降,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3.00805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可有分娩大出血,垂体缺血性坏死,颅内血管病变,下丘脑-垂体肿瘤,颅内感染,创伤,手术,放疗,自身免疫性垂体炎,肾病综合征等病史。2、有原发病表现,如颅内压增高等。3、分娩大出血后无乳汁、乏力、性欲减退、闭经等席汉氏病表现,易性阳萎,不育,男性化等。4、体温、血压降低,皮肤苍白,干燥、腋毛,阴毛脱落,心跳过缓,乳房及生殖器萎缩,阴道细胞涂片,雌激素水平低,基础代谢降低。5、低血糖,糖耐量曲线低平,或呈反应性低血糖曲线,对胰岛素异常敏感。6、血中垂体前叶激素如GH、PRL、TSH、ACTH、FSH、LH等呈低水平,垂体对下丘脑释放激素(如TRH、LH-RH兴奋试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轻微。7、继发性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但对相应的外源性垂体促激素刺激(如ACTH兴奋试验呈延迟反应)。1、空腹血糖,Na+、K+、Cl-、PH、CO2结合力,糖耐量试验,血尿常规,血脂。2、皮质素水平试验,促皮质素试验(三日法)血清甲状腺素测定,促甲状腺素兴奋试验,尿促性腺激素测定。3、有条件可做ACTH、TSH、LH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醇及其昼夜规律测定,尿游离皮质醇测定,L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血催乳素,生长激素测定,血雌二醇,睾酮测定。4、基础代谢率测定。5、心电图、必要时头颅X光片,CT检查。6、眼底检查,视野计检查,女性行阴道细胞涂片测雌激素水平。1、按一般内科常规诊疗处理。2、激素替代疗法:(1)糖皮质激素,如氢可的松类:小剂量可早餐后顿服,中剂量:早餐后服日量的2/3,午后服余1/3量,遇有发热,应激情况可酌加量。(2)甲状腺素:小剂量开始,2~4周后递增到40~80mg/d应与皮质激素同用或后用数日,以免诱发危象。(3)乙烯雌酚:年轻妇女可行人工周期治疗。(4)丙酸睾丸酮:用于男性患者。3、中医中药:气血双补或温补肾阳。4、手术或放疗:垂体嫌色细胞瘤,颅内肿瘤。15~20自觉症状消失或改善,血糖正常,血清激素水平上升或接近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3.00905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性危象1、有下丘脑-垂体疾病、手术、放疗、外伤史等。2、停用或减少激素用量,服用安眠剂,麻醉剂,感染,饥饿,寒冷,水中毒,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精神刺激等。3、除一般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病症状外并有意识模糊、抽搐、体温低、心率慢,血压下降,休克,心律紊乱,严重低血糖等。4、血清中垂体及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尿游离皮质醇,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血清钠、血糖等水平降低。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空腹血糖,Na+、K+、Cl-、PH、CO2结合力,糖耐量试验,血尿常规,血脂。3、皮质素水平试验,促皮质素试验(三日法)血清甲状腺素测定,促甲状腺素兴奋试验,尿促性腺激素测定。4、有条件可做ACTH、TSH、LH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醇及其昼夜规律测定,尿游离皮质醇测定,L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血催乳素,生长激素测定,血雌二醇,睾酮测定。5、基础代谢率测定。6、心电图、必要时头颅X光片,CT检查。7、眼底检查,视野计检查,女性行阴道细胞涂片测雌激素水平。1、按一般内科常规处理,急症处理。2、解除危象治疗。(1)低血糖治疗:5%葡萄糖40~60ml速静滴,继以10%葡萄糖静滴维持。(2)皮质激素应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滴,300mg/d以上。(3)其他激素替代治疗酌情应用,但需与皮质激素协调使用。(4)低温处理:保暖、亦可给甲状腺制剂,小剂量开始如三碘甲腺氨酸(T3)。3、有感染者,使用抗菌素。4、周围循环衰竭者: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5、治疗危象诱因。15~20神志清晰,体温、心率,血压正常,低血糖状态消失。2、血液电解质血糖水平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3.010053垂体性侏儒症1、生长发育障碍,可有家族史,继发性者多有颅内肿瘤(颅咽管瘤,嫌色细胞瘤)感染、创伤,大剂量皮质激素史。2、身高低于同龄同性正常人,平均身高在130cm以下,生长速度<4cm/年,智力发育一般正常。3、骨龄迟缓,低于实际年龄以上,骨骺融合延迟,蝶鞍可正常,但有鞍区病变者可有钙化,扩大,骨质破坏。4、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可轻度减退,对胰岛素高度敏感。5、血清生长素水平低下,且对胰岛素诱发的高血糖及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剂试验无反应(<5µg/L=青春期后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6、排除: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原基性矮小症,儿童甲减症,骨骼疾病,营养代谢病先心性腺发育障碍等致侏儒症。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同肢端肥大症相关检查项目,重点:GH测定,及其兴奋试验检查。3、排除相关疾病,所需检查,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尿游离皮质醇170-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血糖、K+、Na+、Cl-测定。4、X线骨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生长激素(hGH)治疗,第一代:蛋氨酸hGH;第二代:无蛋氨酸hGH。3、如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酌用甲状腺素片(可先用)。4、对下丘脑性特发性GH缺乏性侏儒:可用人工合成生长素释放素(GHRHI-44)治疗。5、同化激素治疗。睾酮治疗。6、绒毛膜促性腺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素)适用年龄已达青春期,上述治疗身高不再增长者。15~201、生长发育速度快身高超过130cm。2、骨龄增长逐渐接近正常,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3、补充激素治疗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接近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1、有下丘脑-垂体疾病、手术、放疗、外伤史等。2、停用或减少激素用量,服用安眠剂,麻醉剂,感染,饥饿,寒冷,水中毒,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精神刺激等。3、除一般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病症状外并有意识模糊、抽搐、体温低、心率慢,血压下降,休克,心律紊乱,严重低血糖等。4、血清中垂体及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尿游离皮质醇,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血清钠、血糖等水平降低。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空腹血糖,Na+、K+、Cl-、PH、CO2结合力,糖耐量试验,血尿常规,血脂。3、皮质素水平试验,促皮质素试验(三日法)血清甲状腺素测定,促甲状腺素兴奋试验,尿促性腺激素测定。4、有条件可做ACTH、TSH、LH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醇及其昼夜规律测定,尿游离皮质醇测定,L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血催乳素,生长激素测定,血雌二醇,睾酮测定。5、基础代谢率测定。6、心电图、必要时头颅X光片,CT检查。7、眼底检查,视野计检查,女性行阴道细胞涂片测雌激素水平。1、按一般内科常规处理,严重者按急症处理,必要时CCU监护:神志、T、P、R、BP、SPO2。急症处理。2、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可给50%葡萄糖,40~60ml静注,继以10%糖液维持。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解除危症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4、有循环衰曷者按体面处理。5、有感染、败血症者,积极有效抗菌素治疗。6、水中毒者:加用利尿剂。7、低温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者可给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8、禁用麻醉、镇静、催眠剂或降糖药等。15~201、神志清晰,体温、心率,血压正常,低血糖状态消失。2、水电解质、血糖水平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3.202110尿崩症1、原发性可有家族史,继发者多见于头颅外伤,手术,感染及血管病变史。2、多尿(>5L/d)烦渴,多饮、皮肤干燥、唾液少、便秘、消瘦、无力等。3、尿渗透压下降<200mmol/kg(200mOsm/kg)尿比重下降<1.006肾功能正常,高渗盐水试验:尿量不减,尿比重不升高。4、禁水试验:尿量不减,尿渗透压<300mmol/kg(300mOsm/kg)尿比重<1.010,体重、血压降低,白细胞比容上升。5、加压素试验,尿量明显减少,尿渗压上升,>300mmol/kg.300mOsm/kg,尿比重(>1.010)明显升高。6、血清抗利尿激素(ADH)水平低下。7、除外低渗性肾原性多尿症(原发性肾性尿崩症,先天肾小管病变)精神性烦渴多饮症,高渗性多尿症(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1、按内科检查常规,其中尿常规连续3次。2、尿K+、Na+、Cl-、Ca2+、血糖,餐后2h血糖,必要时做糖耐量试验。3、血K+、Na+、Cl-、Ca2+,肝肾功能。4、头颅X线平片,CT扫描,垂体NRI。5、禁水-加压素试验。6、高渗盐水试验。7、加压素测定。1、按内科常规处理。2、药物治疗:症状性治疗:(1)中枢性尿崩症:氢氯噻嗪、氯磺丙脲。(2)替代治疗:神经性垂体素(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垂体后叶粉剂,去氨基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等,为首选药物。3、病因治疗:肿瘤所致者:手术或放射治疗:其他病因,相应措施。15~251、尿量、尿比重、尿渗压正常。2、原发病治愈。1、尿量减少,比重在1.010以上,尿渗压>300mmol/kg(300mosm/kg)。2、原发病停止发展。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4.-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1、有应用ACTH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史,家族遗传史。2、情绪不安、急躁、向心性肥胖,满月脸,面红润,毳毛增生,多毛或脱发,水牛背,腹大悬垂,血压升高,性特征改变,月经少或闭经或阳萎,性欲低,腰痛。3、血嗜酸细胞减少,血Na+、Cl-升高,K+降低,碱血症,血糖增高,糖耐量降低,尿Ca2+升高。4、尿游离皮质醇增高,血浆皮质醇升高,失去昼夜规律。5、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双侧增生者:升高;异位ACTH分比综合征者:显著升高;腺瘤或癌:降低。6、地塞米松试验:隔夜、小剂量、大剂量三种试验分别有改变。7、ACTH兴奋试验:分别有改变。8、颅骨平片:蝶鞍扩大,骨质吸收,MRI可发现垂体微肿瘤,胸片、骨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9、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肾上腺血管造影,可发现肿瘤定位诊断。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肝、肾功能,血Na+、Cl-、K+、Ca2+。3、血浆ACTH测定。血浆皮质醇昼夜规律测定。ACTH兴奋试验。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测24h尿17-羟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测定。24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6、B超:肾、肾上腺检查。7、CT或MRI扫描(肾、肾上腺庇)。8、肾上腺血管造影。9、125I—胆固醇检查扫描。1、按内科及肾上腺手术常规。2、肾上腺皮质增生者:(1)垂体后明显病变者:60CO或深X线放疗或中子或质子线照射。(2)垂体微肿瘤者:手术切除。(3)不能做垂体手术者,肾上腺次全切除术。(4)药物治疗(赛质立等)。(5)中医中药。3、肾上腺肿瘤:手术切除。4、肾上腺腺瘤:尽可能手术,不能手术者可试用:双氯苯二氯乙烷或甲吡酮或酮康唑或氯基导眠能等到药物。20~301、血压下降,症状好转。2、血电解质、血糖基本正常。3、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含量下降。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6.00205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肾素性醛固酮增多征︶1、多发于30~50岁,有高血压、头疼、心律失常、口渴、多饮、多尿(尤夜尿多)肌无力,间歇性麻痹,感觉异常,降压效果不好。2、尿比重低,碱性,尿钾排出减少。3、低血钾,血钠正常,偏低,血氮稍低,血钙磷正常,CO2结合力及PH升高,呈碱血症,晚期BUN增高。4、血浆醛固酮增高(>138.5pmol/L)24h尿和血皮质醇正常,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5、螺内脂试验,症状缓解,BP下降,血K+增高,尿K+降低,代酸性碱中毒部分纠正。6、速尿试验:血醛固酮升高,肾素活性无增加反应。7、肾上腺B超,腹部CT放射性核素扫描,X线后腹膜造影(充气)可定位诊断。8、心电图低血钾改变。9、鉴别醛固醇或增生,可行上午直立位前后血醛固酮测定,可的松试验等检查。10、排除其他原因的高血压,低血钾。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尿PH、K+、Na+、Ca2+、P3+、肝肾功能,血CO2结合力测定。3、血、尿醛固酮测定。4、血浆肾素活性测定。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测定。6、螺内脂试验。7、电解质前负荷试验。8、其立位,赛庚定,可的松对醛固酮影响检查。9、血浆去氧皮质酮,18-羟皮质酮测定。10、肾上腺CT、MRI检查。11、X线:肾上腺静脉造影。12、肾上腺B超。13、放射性核素肾上腺扫描(131I-胆固醇)。1、按内科常规处理。2、腺瘤或癌:手术治疗,切除。3、不能手术者,长期药物治疗:(1)螺内脂,剂量渐增到400mg/d分4次口服。(2)钙通道阻滞剂,心痛定或异搏定。(3)ACEI剂。(4)赛庚定。(5)皮质激素可能抑制的类型可采用地塞米体验。(6)肾上腺癌已转移或不能手术者,上述药物效果不好时,可用类固醇,激素合成抑制剂:trilostane;氨基导眠能;酮康唑,均可使醛固酮合成受阻。20~251、血压正常,症状消失。2、血钾、尿钾正常,血浆醛固酮,水平正常,尿醛固酮含量正常。3、血浆肾素,血管肾张素活性正常。且对低钠饮食,立位,注射呋塞米后,呈正常反应。1、下降正常,症状好转。2、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尿醛固酮含量减少。3、血钾、尿钾正常或接近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有结核,自身免疫病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手术,全身真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病史。2、易倦,全身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体重减轻,胃肠功能紊乱,空腹低血糖,低血压,失水,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等病史。3、血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贫血,低血钠,高钾,血Na+/K+<30,低血糖,糖耐量呈低平曲线,皮质素水利尿试验阳性,排尿量每分钟<8ml,用皮质激素后升高。4、24h尿游离皮质醇含量降低,血皮质醇降低,昼夜节律消失,血ACTH升高>250mg/L。5、ACTH3d连续兴奋试验无明显反应。6、X线胸腹片可发现结核,结核试验可阳性,血肾上腺抗体阳性,心电图低电压,T波倒置或低平。7、除外日晒性皮炎,肝硬化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药物性色素改变,慢性肾病,血色病等。1、血、尿常规,血嗜酸细胞计数,RBC比容,BUN、Cre,血Na+、K+、Cl-血糖,血脂,必要时糖耐量试验,血浆皮质醇测定及其昼夜规律,促皮质素释放免疫测定。2、尿K+、Na+、Cl-,尿17-KS,17-OHS测定或尿游离皮质醇测定。3、ACTH试验,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以防诱发危名象。4、水利尿试验:明显低钠者忌用,心衰,肝硬化,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影响结果不宜做。5、基础代谢率测定。6、心电图及胸腹部X线片。有无病灶,心脏大小,肾上腺区钙化及可疑病灶,必要时摄头颅片或CT检查。7、肾,肾上腺B超及腹部B超等。1、按一般内科诊疗常规处理,给予高Na+、低K+富营养易消化食(皮质激素治疗时,Na+、K+应调节)。2、病因治疗:如抗结核,防治继发感染等。3、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替代疗法)为关键,应终生使用,平时用基础量,应激时适当加量,开始可选用氢化可地松,剂量酌情定,亦可用醋酸可的松或泼尼松对应量,病情稳定后,减量维持,亦可用皮下埋藏丸剂或长效制剂。4、中医中药:辩证论治。5、维生素C针剂:1g静注,qd。6、有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素情况时,酌情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用量。7、发生危象时,按肾上腺急性皮质功能衰竭处理。1、症状消失,体力恢复,原发病稳定。2、血电解质,血糖正常。3、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昼夜节律正常。24h尿游离皮质醇含量正常。1、补充激素后,症状好转,血压正常。2、血电解质,血糖,血浆皮质醇,24h尿游离皮质醇含量接近正常。3、原发病稳定。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7.202053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危象︶1、有Addison,s史,肾上腺手术史,长期激素治疗突然停药史,及急性重症感染(如重症流脑)等病史。2、全身衰竭,皮肤粘膜色素加深,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失水,血压低,周围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昏迷。3、血嗜酸细胞增加,明显低血钠,高血钾,低血糖、血BUR、Cre升高。4、血浆皮质醇低(上午8~9时<138mmoL/L)尿游离皮质醇含量低。5、除外急性胃肠病、急腹症、胃肠道传染病、感染性休克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2、测肝功、肾功、血糖、K+、Na+、CL+、PH、CO2结合力。3、必要时血培养(药敏)。4、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17-羟酮类固醇测定.5、必要时腰穿刺检查。6、胸透、B超。1、按内科常规处理,急症处理,必要时CCU监护。2、糖皮质激素治疗:头2-4h内,大剂量氢化强的松100mg静滴,之后视病情每4-8h给100mg,第一天总量可达300-500mg,而后口服维持。3、抗休克治疗,给氧,迅速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酌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4、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5、对症处理。15~251、症状消失,血压正常。2、血电解质,血糖,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含量正常。1、补充激素后,症状消失,血压正常。2、血电解质、血糖水平基本正常。3、仍需补充较平时需量多的激素。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M87001/0)—嗜铬细胞瘤1、阵发性高血压,间歇期正常,也可呈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可因体位改变,排尿、腹按压,手术诱发高血压或有家族史。2、高血压发作时,头跳痛,心速、多汗、面苍白、四肢凉,胸闷,气急,肢麻木,视力障碍,休克,高血压危象或血压高/低交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3、对一般降压药无效,但α-阻滞剂有效。4、基础代谢率升高,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耐量降低。5、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1)VMA>45μmol(9mg)有诊断价值。(2)24h尿儿茶酚胺>591nmol/24h。(3)TMN>1.75mg/24h。6、血浆儿茶酚胺(静脉分段取样)升高。7、酚胺抗菌素明抑制试验:阳性。8、激发试验:间隙期:BP升高>30-60/30mmHg持续5分钟以上。9、肾上腺区B超,CT、MRI,放射线核素扫描,X线颅片,胸、膀胱区。10、除外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甲亢,糖尿病,冠心,心律失常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肝肾功能,K、Na、Cl、Ca测定。3、24h尿VMA测定。4、荧光法测24h尿儿茶酚胺。5、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的总和,TMN测定。6、血儿茶酚胺测定。7、氧压定试验。8、酚胺抗明抑制试验。9、激发试验。10、B超、CT、MRI检查。11、放射性核素扫描(肾上腺)及131I-MBG扫描。12、X线:胸颅骨片,静脉肾盂造影。13、下腔静脉导管检查。14、膀胱镜检。1、按内科常规处理。2、手术治疗(参见《常规》第16篇P1231)。3、长期药物治疗:不宜手术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呱唑嗪等,应防止“首剂效应”及其他注意事项。4、急症处理:发作时:酚妥拉明静脉推注。10~151、症状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2、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正常。1、症状减轻,血压下降,发作减少。2、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下降。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50.90105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症︶1、典型甲亢症:(1)症肖可有诱因。表现怕热,多汗,易倦,烦躁,心悸,乏力,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便次多,月经乱,可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病史。(2)心动过速,心音增强,脉压大,可有早搏,房颤,周围血管征阳性。(3)甲状腺弥散性功结节性肿大,可有细震颤及血管杂音,少数也不肿大。(4)伴或不伴突眼及甲亢眼征,伸长,手指细颤局限性胫前粘液性水肿,杵状指(趾),皮肤温湿潮红。(5)基础代谢率高,摄131I率3h>25%,24h>45%,高峰值提前(3h摄131I率为24h的80%以上),甲状腺片或T3抑制试验阴性(不能抑制)。(6)血清TT4、TT3、FT4升高,TSH水平降低,且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7)免疫示检查Tsab(+),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滴度和阳性率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阳性。(8)甲状腺扫描:弥漫性肿大或热或热结节,或冷或冷结节。2、淡漠型甲亢症(四晕)。参阅《标准》P1211、血、尿常规,血糖,血脂,K、Na、Cl、Mg、Ca,肝功,表面抗原(HBsAg)。2、24h尿肌酸测定。3、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FT3、FT4、反T3(rT3)、TSH及TT3、TT4测定。4、必要时,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甲状腺或T3抑制试验,TSH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蛋白抗体(C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5、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6、基础代谢率、心电图,必要时甲状腺扫描,摄X线胸片,骨片,B超等检查。1、按一般内科诊疗常规处理,良好休息,避免刺激,高热,高维生素(尤B族)饮食,忌食含碘食物和药物及中草药,保护甲状腺,护眼。2、抗甲亢药物治疗:(1)酌用甲巯基咪唑/或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等,服至维持量,连续服药1.5~2年,注意服药期间定期查血象,WBC<3.5×109/L,中性<50%时,即停药,同时服用升WBC药物。(2)放射性碘(131I)治疗(参见《操作常规》第四篇,十二章P390)。3、手术治疗。(参见《操作常规》十三篇第二章P991)。4、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首选心得安等。5、严重突眼,胫前粘液水肿治疗,可酌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6、对症处理:酌用稹静,安神剂。7、甲状腺危象处理:属急症(参阅《操作常规》第十三篇第二章P992)。8、以上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复查甲状腺功能(FT3、FT4、FSH)及血象等相关检查,防止药物副反应。(详见《常规》P634)。1、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脉率正常,甲状腺区需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甲状腺肿及突眼症减轻。2、血TT4、TT3、FT4水平正常,甲状腺片或T3抑制剂试验阳性(可抑制)甲状腺免疫学检查正常。3、经2年随访观察无复发。1、症状好转,脉率减慢甲状腺缩小,血管杂音减轻。2、血清TT4、TT3、FT4水平基本正常。甲状腺片或T3抑制试验阴性(不能抑制)仍需继续治疗。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05.501054甲状腺危象1、典型甲亢症危象:(1)多在感染、精神创伤,手术外伤等应激情况下发生。(2)发热高(38.5~41℃以上),脉快(120~180/min以上)极度乏力、心悸、多汗、气短、烦躁、恶心、腹泻、谵妄、脱水、昏迷、心律紊乱(房颤或房速)心衰等。(3)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2、淡漠型甲亢危象:(1)淡漠、嗜睡、无力、消瘦或恶液质,体温稍高,心率稍快,脉压差小,可有心衰、谵妄、昏迷。(2)甲状腺轻度肿大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血TT3水平增高。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按甲亢检查项目。3、视诱发“甲亢危象”的因素所需检查项目。1、按内科常规处理,急症处理,按甲亢处理。2、危象处理:(1)镇静剂:安定,冬眠。(2)降温,物理+冬眠。(3)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复方碘液的应用:酌情用较大剂量,口服或直肠内给药,必要时可静脉给药,亦可在给药前酌服他巴唑等口服药。(5)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或心得安。(6)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3、诱发因素的治疗:感染所致抗菌素的应用。4、其他:心衰者:纠正心衰,吸氧,大量B族维生素。20~251、症状体征消失。2、体温、心率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03.90105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有地方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病,甲亢(碘剂或药物治疗史,甲状腺炎或丘脑-垂体疾病史)。2、无力、嗜睡、怕冷、反应迟钝、神差、视力差、腹胀、音沉、体重增加、月经多。3、皮肤干燥,枯黄、粗厚、粘液肿、毛发干枯、易落、体温低、脉缓、脉压差小、心扩大、浆膜腔积液、反射迟钝、掌心发黄。4、严重者: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低、昏迷。5、基础代谢率<正常。血TT4<59.8nmol/L,TT3<1.078nmol/L,131I摄取率低平(3h<10%,24h<15%)。6、血TSH值:(1)原发性:TT3、TT4正常,而TSH升高,且TRH试验,TSH>正常人。(2)垂体性:TSH降低,对TRH试验,TSH无反应,而应用TSH后,TT3、TT4增高。(3)下丘脑性:TSH低,对TRH反应良好。7、原发性甲减:CIC增高,GIGO增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微粒体抗体阳性血TRH、TSH、PRL可升高,可表现为溢乳症。8、X线:心脏扩大,心包积液,颅平片,蝶鞍增大,心电图,低电压,QT延长,ST-T异常,超声心动:心肌增厚,心包积液。9、血TC、TG、CPK增高,血糖降低,糖耐量曲线低平,贫血。1、按内科常规项目检查。2、基础代谢率测定。3、血TT3、TT4、TSH、TRH兴奋试验,可能时:仅T3、FT3、FT4测定。4、血清免疫复合物(CIC)IgG、IgM、IgG测定。5、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过氧化酶)抗体测定。6、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糖测定。7、葡萄糖耐量试验。8、B超,X光心脏片,颅正侧位片,必要时薄分层摄影CT、MRI。1、按内科常规处理。2、替代治疗:(1)甲状腺素片治疗,或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T3)及二者的混合制剂治疗。(2)如合并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先用小剂量氢化可地松,再用替代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助阳、温肾、补气药。4、其他治疗:贫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胃酸缺乏,可用稀盐酸等。5、粘液性水肿昏迷:(1)静注L-T3、L-T4待苏醒后,改口服,亦可用甲状腺片自胃管内给药。(2)保暖、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氢化可地松的应用。6、有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20~251、症状体征消失,粘液性水肿消退。2、甲状腺功能正常,血脂正常。1、补充甲状腺素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仍需用维持量,停药后即可复发。2、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明显好转。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04.001053单纯性甲状腺肿1、甲状腺肿块,无疼痛,女性多见,青春期、妊娠、绝经期加重,有地方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可有家族遗传史。2、肿大甲状腺程度质地不一,可呈巨肿块,常具大小不等多个结节,可囊性变,钙化,无震颤及血管杂音,甚肿大程度国内分六级,WTO分六类(略)。3、肿大显著者可引起压迫症状、咽部紧缩感、刺激性干咳、劳累后气促、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4、基础代谢率正常,少数偏低,TT3正常或升高;TT4正常或偏低;TSH正常,严重缺碘时升高。甲状腺摄131I率正常或升高,但高峰值不提前;甲状腺片或T3抑制试验阳性可抑制。5、甲状腺扫描呈弥漫性增大或有多数温结节和(或)冷结节(囊性变),可发现胸内甲状腺肿。6、X线胸片:可发现胸内甲状腺肿,气管受压情况。7、少数血清测到甲状腺自身抗体。8、除外甲状腺炎、囊肿、腺瘤、癌肿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清TT3、TT4、TSH、摄131I率测定。3、甲状腺扫描。4、X线胸正侧位片。5、抗甲状腺抗体测定。基础代谢率测定。6、余同“甲亢”相关检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病因治疗:(1)缺碘者:进食含盐丰富的食物,补充碘盐,流行区可用碘化食盐防治,胆成人尤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应避免大剂量碘治疗。(2)多数因甲状腺素(TH)合成障碍者,可用TH治疗或干甲状腺治疗,先小剂量,逐增,而后维持量治疗,疗程较长。(3)病程长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作TRH兴奋试验,如反应降低降低或无反应,不宜用TH治疗。(4)老年患者TH剂量应酌减。3、手术治疗:(1)单纯性肿大,一般不宜手术治疗。(2)有压迫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或疑癌变应手术治疗。(3)术后需长期TH替代治疗。20~251、甲状腺肿明显缩小或消失,2年内无增大。2、甲状腺摄131I率,血清TT3、TT4、TSH水平正常。甲状腺肿有缩小,或无进一步发展,但仍需治疗。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06.102053亚急性甲状腺炎1、女性多见,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史。2、发热,全身不适,无力,甲状腺突然痛,增大,常为两侧(也可先一侧,而后对侧)质硬结节状,块状,压痛明显,痛可放散至耳下侧头部,颈后下牙部,活动头部加剧。3、可有轻度甲亢症状,但食欲差,无力,后期呈甲减症,病程自限,数周至数月。4、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增高,血沉快。5、早期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血清TT3、TT4增高。二者呈分离现象为本病特征。1~2周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沉、白蛋白、球蛋白、蛋白电泳。3、血TT3、TT4、TSH测定。4、131I摄率测定。5、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抗甲状腺激素腺体抗体测定。必要时,病毒抗体测定。6、基础代谢率测定。7、甲状腺扫描,必要时131I过氯酸钾排液试验。8、必要时甲状腺穿刺活检。1、按儿科常规处理。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或与非甾体消炎药(如消炎痛)联用。3、早期有甲亢者可对症处理:如心得安的应用,不用抗甲状腺药物。15~201、症状体征消失。2、血沉正常。3、血清TT3、TT4、TSH水平正常。1、症状或体征好转,但仍需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停药后可复发。2、血清TT3、TT4、TSH水平正常。3、血沉下降或恢复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06.30205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1、女性多见,早期可无/或有甲亢征象,晚期甲减表现。2、甲状腺中度弥漫性肿大,锥体叶常波及,坚实、分叶状,可无疼痛及压痛,少数早期痛。3、血沉快,血清丙种球蛋白高。4、甲状腺摄131I率正常/或高。过氧化酸片或T3抑制试验阳性,血清TT3、TT4、TSH时期正常,或高或低;晚期TT3、TT4下降,,而TSH升高。5、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复合物增高,IgG、IgA增高、T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加,甲状腺自身抗体强阳性,滴度明显升高。6、本病易与恶性贫血,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并存,也可与甲亢、甲状腺癌等并存,必要时活检,扫描或手术控查确诊之。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白蛋白、球蛋白、蛋白电泳。3、血TT3、TT4、TSH测定。4、131I摄率测定。5、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抗甲状腺激素腺体抗体测定。必要时,病毒抗体测定。6、基础代谢率测定。7、甲状腺扫描,必要时131I过氯酸钾排液试验。8、必要时甲状腺穿刺活检。9、必要时手术探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甲状腺片或L-T4治疗,剂量据是否有甲状减和心血管合并症而定。3、并有甲亢者可同时给抗甲状腺药和甲状腺片治疗。4、甲状腺肿大明显迅速者或伴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内给糖皮质激素治疗。5、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6、对症处理。25~301、症状消失,甲状腺肿块基本消失。2、血沉下降正常。3、甲状腺功能正常。4、甲状腺免疫学检查指标正常。1、症状消失,甲状腺肿明显缩小。2、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基本正常。3、仍需服用维持量甲状腺素,停药后易复发。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甲状腺髓样癌1、甲状腺内无痛性结节,单发或多发,伴颈淋巴结肿大。2、直嗜络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ACTH样分泌瘤患者应注意并发本病的可能。3、多呈家族性发病。4、血钙正常或偏低,血磷正常。5、血降钙素基础>正常。6、缓慢输入葡萄糖酸钙,血清钙水平明显升高。7、甲状腺包块或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证实。8、颈部血管插管分段取血样测定降钙素或血管定位造影。核素扫描阳性。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TT3、TT4、TSH。3、血钙、磷测定。血降钙素水平测定。4、甲状腺核素扫描,必要时131I过氧酸钾排泄试验。5、甲状腺包块或颈淋巴肿块活检。6、颈部血管分段插管取血要样,测定降钙素水平。7、颈部血管定位造影。8、必要时查血钙、血磷。1、按内科常规处理。2、手术治疗:明确诊断或高度拟诊者,应及早手术治疗。3、非手术治疗:(1)放射性131I治疗,适于手术未能完全切除残余癌肿;转移病灶;少数不能耐受手术者(乳头状或滤泡状腺癌)。(2)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治疗:凡经手术或131I治疗,均应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3)有些患者经手术或131I治疗后可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应注意查血钙,血磷,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参阅《现代内科学》P2582。20~251、伤口愈合良好。2、血清降钙素基础水平和输入葡萄糖酸钙后,血清降钙素水平均保持在正常范围。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20.90105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可有阳性家族史或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或甲亢经131I治疗,癌转移史。2、手足搐搦,喉痉挛,窒息,癫痫样发作,四肢刺痛,发麻,佛斯特点,特鲁索征阳性,皮肤粗糙、裂隙、色素沉着;毛发稀、脱落;指(趾)甲脆、易脱落,念珠菌感染,白内障,齿钙化不全,齿质薄,头痛,智力迟钝,性格改变,体矮小,圆脸,短指,掌骨畸形,斜视。3、低血钙,高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肾小管磷重吸收率增高,磷廓清率降低,尿磷尿钙排出量减少。4、血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尿C-AMP排除量下降,甲状旁腺激素试验,反应明显增高。5、X线片,CT片可见异位性钙沉着症,如脑基底节,肾钙化等,骨质较致密。6、除外其他原因低血钙性手足搐搦症,如肾小管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钙、血离子钙浓度,血磷,碱性磷酸酶测定。尿钙、尿磷排量。尿CAMP排量测定。3、必要时血气分析,肾功能及血镁检查。4、甲状旁腺功能试验:血hPTH;磷廓清试验;甲状旁腺素试验。5、骨骼X片:头颅、肾区等。6、心电图、脑电图,必要时CT扫描。1、按内科常规处理。2、抽搐发作,:静注10%葡萄糖酸钙,必要时加用苯巴比妥肌注,迅速终止发作。3、发作间歇治疗:(1)高钙、低磷饮食:口服氢化钙,葡萄糖尿钙等。(2)维生素D口服或D3肌注。(3)氢酸酮+低盐饮食。(4)镁剂:低血镁者可合用之。4、注意事项:(1)原发性甲旁减:可用PTH急救治疗,但长期可产生抗体而失效。可甲状旁腺移植治疗。(2)假性甲旁减用原发性甲旁减治疗。(3)避免加重低血钙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安定等。15~201、手足搐搦症等症状消失。2、血钙、血磷正常肾小管磷吸收率磷廓清率正常。1、手足搐搦症等症状基本缓解,但仍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2、血钙,血磷正常或接近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14.901055糖尿病1、糖尿病病诊断标准:WTO标准:有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曲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等,并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8mmol/L,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2)空腹血糖不止一次≥7.8mmol/L(140mg/dl)。(3)空腹血糖为临界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0~2h内有一次以上≥11.1mmol/L(200mg/dl)。2、妊娠糖尿病(第2条)。3、小儿糖尿病(第2条)。4、糖耐量减低(IGT)。5、糖尿病分型:(1)Ⅰ型糖尿病。(2)Ⅱ型糖病。(3)营养不良有关糖尿病。1、按内科常规检查。2、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连续定量,并定期复查。3、必要时糖耐量试验。4、血、尿常规及酮体测定。5、血浆胰岛素释放试验或C肽测定。6、血脂、脂蛋白、血K+、Na+、Cl-、Ca2+、Mg2+测定,肝肾功能,CO2结合力,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白蛋白测定。7、尿微量白蛋白检查。8、心电图、X光胸片,眼底圾眼屈光介质检查,B超:肝、胆、脾、肾及腹部检查。9、病人出院时教会尿糖测定,一日4段或一日4次检测。1、按一般内科诊疗常规,无严重并发症者查鼓励适当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糖尿病知识宣教。2、饮食疗法: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制定计划。3、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酌选:磺酰脲类(SU)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注意各类药物适应症,副反应和病情选择,亦可联合用药,如SU+双胍类,SU+阿卡波糖或SU+双胍类+阿卡波糖等,应避免同一类药物不同制剂的联合。4、胰岛素治疗:适用Ⅰ型尤其青、幼年患者或Ⅱ型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中毒,急性感染、创伤等任何类型的急重情况,近年亦有主张:Ⅱ型患者可首选胰岛素治疗使血糖降到一定水平,继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的剂型、剂量和用法方案参见该方案进行。5、合并症的防治,详见有关章节。(参阅《常规》P617~624)1、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2、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正常。1、糖尿病症状大多消失,或减轻。2、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14.002055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性昏迷︶1、有糖尿病史,并有急性感染、手术、创伤、饮食、治疗不当等诱因病史。2、糖尿病症状加重并有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昏迷。3、有失水、呼吸深而速,呼气酮味,血压下降、休克征象。4、血糖明显升高:16.7mmol/L~27.8mmol/L尿糖、尿酮体阳性,可有蛋白尿、管型尿、血酮体升高,血丙酮≥0.34mmol/L。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低<10mmol/L,PH下降<7.35,代谢性酸中毒,血钠、氯降低,晚期氮质血症,血钾可升高。6、血白细胞明显升高>1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7、鉴别和排除伴意识障碍和昏迷的其他疾病。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糖、尿糖、血尿酮体测定(反复进行)。3、肝肾功能血生化,K+、Na+、Cl-、Ca2+、Mg2+、PH、CO2结合力,PaO2、PaCO2氧饱和度血浆渗透压测定。以上酌情1~4h可重复检查,直到生化比值恢复或接近正常。4、有条件时:胸透或胸片,B超。1、按内科及昏迷常规处理,急症处理。2、CCU或ICU监护,意识、T、P、、BP、瞳孔、尿量、心率、心律、PaO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1)胰岛素的应用:普通制剂,先用小剂量胰岛素方案,静滴5~10µ/h,待血糖降达13.9mmol/L,改为皮下注射;如治疗3h血糖不下降,可将每小时胰岛素量加大约1倍,注意防止过量,血糖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低钾。(2)纠正脱水、酸中毒,补充生理盐水,注意量和速度。及时补钾,视尿量补钾,心电图监护下进行,防止高钾。纠正酸中毒,酌用5%碳酸氢钠。4、乳酸中毒治疗:积极抗休克,改善微循环灌注,纠正酸组织缺氧;积极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力争8h内血PH值接近正常,禁用乳酸钠;注意低钾;心肾功能不全者,对症治疗,必要时透析疗法;有高血糖者可酌用RI,无高血糖须同时给葡萄糖。6、停用双胍类降糖药。7、控制诱因,如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忌用去甲肾上腺素。25~301、症状消失,失水纠正,神志、血压正常。2、血酮体正常,尿酮体阴性。3、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均正常。4、血电解质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14.001055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1、中老年多见,轻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史。2、有感染、手术、创伤、药物治疗及饮食不当诱因。3、发病缓慢,数日或数周,有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烦渴、多饮、多尿、严重脱水,休克等。4、神经精神征明显,意识障碍、抽搐、癫痫、失语、偏盲等,呼气无特殊,后期变浅,可有潮式呼吸。5、极高血糖:33.3~111mmol/L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血酮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或轻度下降。6、血钠增高(>145mmol/L)血浆渗透压增高(>330mosm/L)。7、血白细胞数增高,血浆蛋白水平升高,血尿素氮升高。1、按内科常规项目检查。2、血糖,尿糖、酮体测定,每1~4小时测定一次。3、肝肾功能血生化,K+、Na+、Cl-、Ca2+、Mg2+、PH、CO2结合力,PaO2、PaCO2氧饱和度血浆渗透压测定。以上酌情1~4h可重复检查,直到生化比值恢复或接近正常。4、有条件时:胸透或胸片,B超。1、按内科及昏迷常规处理。2、CCU或ICU监护:意识、T、P、、BP、瞳孔、尿量、心率、心律、PaO2。3、高渗综合征治疗:(1)纠正高渗失水状态:立即快速静滴生理盐水,可启用双通道,亦可从胃管中补入温开水,前2小时内应补入2~3L,看血容量恢复而渗透压不下降可输低渗溶液(0.45%或0.6%氯化钠液)500~1500ml/d待血栓下降到16.7mmol/L时,可改用5%葡萄糖液,并及时补钾盐.(2)胰岛素的应用:剂量略小于酮症酸中毒(4~6µ/h)强调早诊断和治疗,可参考“小剂量方案”。4、其他处理同“糖尿病酸中毒”治疗措施。25~301、神经精神症状消失,血压正常。2、血糖<13.9mmol/L。3、血浆渗透压正常(<310mmol/L)。4、血电解质、尿素氮、白细胞计数正常。5、失水征消失,尿量正常。(>50ml/h)。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16.201053低血糖症1、可有/或无糖尿病史,慢性肾衰饮酒及饮食,药物不当等病史,临床有出冷汗、手颤、心慌、饥饿、烦躁、癫痫样发作,偏瘫,模糊及昏迷等病史。2、体检:可有虚脱样征象,注意腹部包块,心跳加快,部分有神经精神征。3、检验:空腹血糖下降,<2.8mmol/L发作时血糖≤1.7~2.8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50~80,血胰岛素/血糖比值>0.3,C肽水平增高(>15%)必要时饥饿试验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胰岛素释放抑制试验:C肽下降水平不超过50%。4、B超、X线、腹部CT检查,疑有胰岛素瘤者,可发现肿块,门静脉及脾静脉导管取血测胰岛素,选择性胰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参阅《现代内科学》P2739)。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测血糖(空腹及发作时)葡萄糖耐量试验。3、血胰岛素,C肽测定。4、必要时:饥饿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其指数。5、胰岛素释放抑制试验。6、B超:肝、胆、脾、胰。腹部X线片,动静脉造影。7、腹部CT检查:胰。1、按内科诊疗常规处理。2、对症治疗:口服或静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状态。3、病因治疗:(1)胰岛素瘤:手术或化疗。(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激素替代疗法。(3)反应性低血糖症:选用含低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方法,结合药物治疗。(4)酒精性低血糖症:戒酒,亦可酌用氢化可的松治疗。10~15经内科或手术治疗,低血糖发作得到控制,血糖恢复正常。低血糖症状控制,发作次数减少。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D13.703(M81510/0)042胰岛素瘤︵胰岛ß细胞瘤︶1、中青年多见,低血糖症突然发作,多在午后夜、凌晨、餐前、空腹、体力劳动后,且日益频繁加重。2、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烦躁、口渴,重者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幻听、视,行为异常、昏迷、暂时性偏瘫等,可进食葡萄糖后缓解,恢复如常人。3、一般状况好,可肥胖,重者可有智力、记忆力减退。4、空腹血糖多次<2.78mmol/L,低血糖发作时<1.67mmol/L(30mg/dl)。5、禁食试验:禁食24h后,可诱发典型低血糖发作(少数延至48~72h)血糖<2.78mmol/L(50mg/dl),禁食加运动更易发作。6、甲苯碘丁脲(D860)试验,多为阳性(严密观察下进行)。7、胰高血糖试验阳性。8、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40~50mµ/L,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水平升高,呈自主性高分泌曲线。9、C肽抑制试验:不能抑制。10、CT、MRI胰动脉造影:胰腺肿瘤。11、胰腺组织病检:胰岛ß细胞瘤。12、除外其他原因所致低血糖:如慢性肝病,肝癌,下丘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疾病及功能性低血糖征。1、按内科常规检查。2、肝、肾功能检查,空腹及发作时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3、血浆胰岛素及胰岛素原测定,计数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胰岛素/同时间血糖之比(IRI/G)及修正指数=血IRI×100/血浆葡萄糖-30mg/dl。4、C肽测定。5、刺激试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试验;D860刺激试验;胰高糖素试验。6、饥饿试验。7、肿瘤定性检查:B超或腹部CT及选择性动脉造影,必要时肝扫描。8、血Ca2+、P3+尿Ca2+、P3+测定,及X线骨片检查。9、头颅X线、CT及垂体肾上腺功能检查。1、按内科常规检查。2、发作时控制低血糖治疗:静注高渗葡萄糖液或口服葡萄糖继以淀粉食品维持。3、抑制胰岛素分泌药物:氯苯甲噻二嗪,(可同时加用双氢克尿噻减轻水钠潴留)长效生长抑素衍生物,链脲霉素(副反应较大)及C-天门冬酰胺酶,可做为手术前控制症状用。4、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最理想的治疗,但有些隐匿性或多发性肿瘤,未能全部切除,手术可能不尽成功;对肿瘤未能定位者可行胰腺(胰尾或体)次全切除术(切除2/3)。5、不能手术或手术失败者,可考虑药物治疗:(1)二氮嗪继续服用:600mg/d分三次服。(2)氟尿嘧啶或链脲菌素(破坏ß细胞)。15~211、低血糖症状消失,神经精神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血糖正常。3、血浆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D13.701(M81520/0)042高血糖素瘤1、45岁以上女性多见,原因不明的移纤性、坏死性皮肤损害(红斑、丘疹、疱疹、结痂,愈后色素沉着)反复发作,尤下腹、腹股沟和会阴为主。2、原因不明的口腔炎,消化道不适,特别是腹泻、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和低血钾。3、部分患者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尿样表现,可有精神异常,静脉栓塞。4、低氨基酸血症,胰岛素水平升高。5、没有肝病或门脉硬阻,在非应激状态时血浆胰高血糖水平>150mg/L。6、。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150mg/L。7、如肝肿大,提示肝转移可能。8、胰腺外分泌正常。本病为胰岛A细胞瘤,多为恶性,可伴肝转移,少数为良性。1、按内科检查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胰岛素、C肽测定、糖耐量试验、尿糖。3、血浆胰高糖素水平测定。4、B超、CT检查,可发现肿瘤及部位。5、血氨基酸水平测定。6、组织锌水平测定。7、血生化:K+、Na+、Cl-、Ca2+、Mg2+。1、按内科常规处理。2、如血糖明显升高,可酌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3、对症治疗:(1)皮肤损害:可控制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同时,补充氨基酸,如血和组织锌低可补充锌制剂及皮肤破损治疗。(2)如有失水,电解质紊乱,可酌补充液体,纠正离子紊乱。4、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是本病的根本方法。25~301、伤口愈合良好。2、皮肤损害消失。3、血胰高血糖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4、体重增加。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M10.991114痛风1、有家族史或影响嘌呤及尿酸代谢的疾病、药物及进食含嘌呤高的饮食史,如Ⅰ型糖原贮积病,慢性肾病,糖尿病,长期利尿药、饮酒、多肉食等。2、常有发热、畏寒、乏力、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以拇、手足关节多见。可有关节腔积液,畸形,抗痛风治疗有效。3、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快,血尿酸增高,男>488µmol/L女>387µmol/L。4、有肾尿酸盐结石者,有肾绞痛、血尿、间歇性蛋白尿,比重低,BUN升高,尿中尿酸增高(>5.95mmol/L或>1g/24h)。5、痛风石形成:以指、趾、耳伦多见。6、关节滑囊液中可见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7、关节滑囊液中可见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8、除外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创伤性关节炎。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RF肾功能、血尿酸检查,尿酸测定。3、受累关节X片:正侧位。4、必要时静脉肾盂造影。5、必要时肿胀关节穿刺,关节滑液检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一般处理:调节饮食,限制蛋白质尤高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等)。3、急性期处理:控制发作。(1)秋水仙碱的应用。(2)消炎痛/或炎痛喜康/或保太松类药物等。(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注意上述药物副反应。4、慢性期处理:促进尿酸排泄或抑制其形成。(1)促进尿酸排泄药物适用肾功能较好者,如丙磺舒类。(2)抑制尿合成药物:适用肾功能欠佳者,如别嘌呤醇等。治疗中注意肝肾功能和药物副反应。15~251、症状消失。2、血尿液中尿酸测定正常,肾功能正常。1、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87.206053酸中毒1、常有各种原因及诱因:如休克、糖尿病、尿毒症、某些肾小管疾病、严重腹泻、脱水、或曾经用过导致酸中毒药物,如氯化铵,水杨酸等。2、有各种引起酸中毒原发病表现和体征,及化验异常。3、有毒中毒表现:血二氧化磷结合力低,氧分压降低,PH降低,血K+、Na+、Cl-、Ca2+、P3+、Mg2+异常,BUN、Cre异常,尿糖、酮体、PH值及尿液、尿沉渣检查异常。4、血生化、血气检查,有代谢或呼吸或混合性酸中毒表现。1、按内科常规检查,尿常规连续三次以上(尤PH比重)以后每周查1~2次。2、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分别测定血及尿PH值。3、原发病所需检查项目。1、按内科一般常规处理。2、病因及诱因治疗。3、纠正酸中毒治疗:(1)脱水者,视病情补液,可静脉输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两者比例和量酌情定。(2)碱性液可选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忌用钠盐者可选用7.28%氨基丁醇(THAM)稀释一倍后静滴。(3)重症者,碱性药物用量公式:①(正常碱剩余-患者碱剩余)×0.3×kg(体重)=mmol/(HCO3-)。②(正常CPCO2Vol%-患者CPCO2Vol%)×0.5×Kg(体重)=ml(5%碳酸氢钠液用量)。③(正常CPCO2Vol%-患者CPCO2Vol%)×0.5×Kg(体重)=ml(11.2%乳酸钠液用量)。④(正常CPCO2mmol/L-患者CPCO2mmol/L)×0.6×Kg(体重)=ml(THAM用量)。4、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剩余(BE)参数《常规》P262。10~151、酸中毒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恢复或接近正常。2、引起酸中毒的病因或诱因得到基本控制。1、症状、体征好转,化验接近正常或好转。2、引起酸中毒的病因或诱因好转。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87.304053碱中毒1、有原发病,如慢性呼吸炎、肠道病及感染等所致换气过度、高热、缺氧、剧烈呕吐或服用碱性药物过量等病史。2、体检有呼吸急速、肌肉应激性改变、抽搐等。3、化验:CPCO2、血气分析呈碱血症、尿素氮、血K+、Na+、Cl-、Ca2+、P3+、Mg2+异常。4、心电图:低血钾表现。5、有原发病表现。1、按一般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即查血气分析、CPCO2、肝肾功能、PH、K+、Na+、Cl-、P3+、Ca2+、Mg2+并定期复查。3、X线胸腹检查、B超、心电图、脑电图。4、视原发病需要行相关项目检查。1、按一般内科常规处理,记24h出入量,重症者监护。2、卧床休息、防止抽搐时外伤,保护头、舌、手、足、等。3、病因治疗:制止过度换气。4、纠正碱中毒状态:据CPCO2、血PH、脱水程度,酌情补液(生理盐水),重症者可静滴2%氯化铵液,1g/Kg(肝功能异常者禁用),轻症者可口服氯化铵1~3g3次/d。5、抗休克治疗。6、有手足搐搦者,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可重复。7、低钾性碱中毒时应补钾盐,口服或静脑缓滴,注意心电监护,伴低氮者补充生理盐水等。8、低血镁者,可静脉滴10%~25%硫酸镁。10~151、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发原病及诱因得到控制。1、症状、体征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2、发原病及诱因未能完全控制。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78.501053高脂蛋白血症1、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脂(三酯甘油)水平超过正常值,如下表:年龄总胆固醇三酯甘油40岁以下5.46(210)1.25(110)40岁以上6.0(230)1.8(160)【单位mmol/L(mg/dL)】2、排除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甲减、胰腺炎、胆道阻塞、或胆内胆管胆汁瘀积、药物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3、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习惯等有助诊断。4、分型:临床分Ⅰ、Ⅱa、Ⅱb、Ⅲ、Ⅳ、Ⅴ型(略)。※临床上按是否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又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异常脂蛋白血症(略)。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脂:TC和TG水平测定:脂蛋白测定:(1)试管静置分层观察饱和脂肪酸。(2)沉淀法测定高容度脂蛋(HDL-C)。(3)你容度脂蛋白(LDL-C)公式计算。(4)蛋白电泳法测定。3、相关疾病检查(见各疾病章节)。1、按内科常规处理。2、控制高脂血症治疗:(1)饮食治疗:总目标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保持均衡营养,限制总热量和糖、饱和脂肪酸的入量,减轻体重,运动锻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肥胖治疗等。(2)降脂治疗:调节血脂药物。①胆酸螯合树脂类。②烟酸类。③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④氢贝宁酯类。⑤其他如亚油酸、中医中药等。(3)血浆净化疗法。(4)外科手术治疗。(5)基因治疗。3、预防:提供科学、均衡膳食、规律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限酒,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等性疾病,定期健康检查。25~30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较前明显下降,但未达到正常。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E66.901053单纯性肥胖症1、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超过24者。2、有肥胖家族史,自幼肥胖,产后肥胖、进食较多,活动过少。3、善饥多食、便秘、腹胀,可有低换气综合征(少动、乏力、气促等),闭经、不育、阳萎。4、男性脂肪分布以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女性以腹及腹以下、臀及四肢为主,皮肤多汗,可有细条纹,皮肤易感染。5、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常增高,高脂蛋白血症(混合型或Ⅲ、Ⅴ型),血清T3可偏高,BMR正常或偏低,血皮质激醇及24h尿游离皮质醇排出量可升高,但其昼夜节律及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正常。6、可伴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胆石症、痛风、关节痛、皮癣等。7、除外继发性肥胖症:下丘脑综合征,垂体瘤、库欣综合片,甲状腺及性腺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水潴留等肥胖症。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脂蛋白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尿酸测定。3、血T3、T4、TSH检查,BMR测定,血皮质醇及24h尿游离皮质醇排尿测定。小剂量(2mg)地塞米松试验。4、X线颅骨片:必要时CT、MRI检查。5、立卧位水试验。1、按一般内科常规处理。2、限制饮食和总热量摄入,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主要限制脂肪,糖食,啤酒等。中度以上肥胖:女性总热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男性:6.3~7.6MJ(1500~1800Kcal)/d,其中占动物蛋白总热量1/3,即每日1g/ug以上,严格限制脂肪及钠盐摄入。经以上如效果不明显,可限制总热量减至3.4~5MJ,但注意有无乏力、寒冷、软弱及负氮平衡。3、运动疗法:可与饮食疗法结合进行,可采用全身运动及增强肌力的静运动进行。4、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包括饮食抑制剂,消化吸收阻滞剂,脂肪合成阻滞剂,胰岛素分泌抑制剂,代谢刺激剂及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剂等。都各有其副作用,应注意说明。5、心理治疗。6、如合并有某些原因者,结合病因治疗。15~211、体重恢复至正常标准的±10%以内,或体重指数在24h以内。2、症状体征消失。1、体重减轻,但未达到正常标准。症状体症好转。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M81.9911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年龄6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日晒少,活动少。2、背腰疼痛,驼背,身高变矮,骨有脊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上端骨折史,易发生非创伤性骨折。3、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基本正常,尿钙/肌酐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升高,尿吡啶酸升高,血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升高。4、骨矿含量测定(单光子或双光子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X线光密度法),骨代密质测定(定量CT法等)较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参考值低2倍标准差以上或15%以上。5、X线片:腰椎指数≤80%,椎体压缩性骨折,手足骨质参数,骨膜下骨吸收,骨盆可有骨折,畸形,股骨小梁变细,中断。6、核素骨显像,骨组织计量,证实为骨质疏松。7、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库欣综合征、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症,长期用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X线骨片。2、骨盆测定: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I)测定:单光子(SPA)、双光子(DPA)、单能X线(SXA)、双能X线(DXA)、吸收法,定骨CT(QCT)和定骨超声(QUS)测定。3、骨转换生化测定:(1)尿酸、尿钙、尿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糖苷。(2)血浆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3)尿中原吡啶联:LP和HP测定。(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测定。(5)血清Ⅰ型前腹原羟基端前肽(PICP)。4、骨组织活检。5、排除继发性病所需相关检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C:选择含钙高的食物:牛奶、奶酪,豆制品,虾皮,紫菜海带等及各种钙剂,1.25(OH)2D3可促进钙吸收,多日光晒照。3、性激素治疗:女性更年期,性激素适量补充疗法,生理性补充,个体化治疗,但注意禁忌症和副作用,常用制剂:尼尔雌醇可联合安宫黄体酮用之;替勃龙;妊马雌酮等。4、抑制骨吸收药物:(1)二磷酸盐:依替磷酸钠。(2)降钙素:硅鱼或鳆鱼降钙素。5、刺激骨形成药物:目前尚无确切有效制剂,可选用:依普黄酮:有雌激素样作用,而不具其固有特性。15~211、症状消失,骨折愈合。2、骨矿含量,骨密质测定在正常范围。1、症状基本消失。2、骨矿含量,骨密质测定接近正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