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

ID:38479761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_第1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_第2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_第3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_第4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河中石兽22.河中石兽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分清课文层次。能够用自己的话讲授寻找石兽的故事。2.朗读课文。加深对笔记小说叙事简洁生动特点的认识。3.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理解课文最后作者议论的含义,并做出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图片导入:张国立饰演的纪晓岚在你眼里,纪晓岚是一个什么人?学生畅所欲言。电视里的纪晓岚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和王刚饰演的大贪官和珅一直在斗智斗勇。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坤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

2、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可以看出,纪晓岚是一个真的是一个机智的人。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河中石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纪晓岚的一篇文章《河中石兽》。二、作者介绍1.纪昀(1724—1805),字晓岚,道号观弈道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3、。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三、读课文1.听录音,注意字音,积累幻灯片上的词语。2.再听录音,注意停顿。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正确停顿。四、翻译课文1.幻灯片显示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生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采用小组交流互助的形式翻译课文。然后展示自己组翻译的成果。其他组进行纠正补充。老师进行适当点拨说明。2.齐读每段译文,做到能复述故事情节。3.根据翻译,复述故事内容。五、自主分析课文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

4、: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按照故事的发展变化,概括各段大意。2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河中石兽第一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没有结果。第二段:讲学家认为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并由此得出遇事不能主观判断的道理。六、总结本文写了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根据不同的道理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七、作业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2.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第二课时一、导入纪晓岚的轶事导入

5、某日纪晓岚在翰林院与同仁校理图书,因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屋内又书籍杂错,密不透风,纪晓岚素来怕热,只觉汗流浃背。于是脱下衣服,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不料乾隆帝突然大驾光临,纪晓岚来不及穿衣,又不能光膀迎见,匆忙之中,只得躲藏在书柜后面。乾隆帝早已看见,因有心要开纪晓岚的玩笑,故意佯装不知,示意群臣坐下,自己随意翻书。纪晓岚在书橱后面热的难耐,好不容易听得已无人声,便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时众人大惊失色,噤不敢言。纪晓岚发现气氛不对,这才看到乾隆帝仍端坐一旁,不觉也吃了一惊。乾隆帝总算抓住纪晓岚的把柄,一定要让他把“老头子”的称呼说清楚,否则,就要以大不敬治罪。但见

6、纪晓岚早已镇定下来,从容的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万民之首之谓‘头’,昊天之子之谓‘子’。‘老头子’之称,实为尊敬之意也。”乾隆帝一听,立即转怒为喜,连连称善,众人也无不折服。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河中石兽从这个故事看,纪晓岚为人机智,善于强词夺理,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他记载的“河中石兽”,居然会逆流而上,它是真的吗?本节课我们将在进一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探讨。二、合作探究1.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请填写下列表格。人物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求之下流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

7、性松浮,众服为确论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实则找不到)老河兵当求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果得于数里外于上流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寺僧、讲学家总共采用了几种方法寻找石兽?为什么没找着?明确:四种。寺僧先在河中寻找石兽,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后又求之下流,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讲学家求之地中,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幻灯片显示老河兵的原理。所以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