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

ID:38493664

大小:313.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3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_第1页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_第2页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_第3页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_第4页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国大宇集团财务危机案例案例思考题①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造成大宇集团财务危机的因素有哪些?②此案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1.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所谓的财务杠杆就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如借款利息、优先股股息等)的存在而导致每股利润(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的效应。即息税前利润(EBIT)只要有微量的变化就会引起每股利润(EPS)的大幅度变动。企业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下来。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的固定利息之后,股东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多。这是财务杠杆的正效应。相反,企业盈利水平越低,扣除债权人拿走的

2、固定利息之后,股东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少。当企业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时,股东不仅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这是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大宇集团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在作怪。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减少利息支出,而要减少利息支出就必须偿还债务。其他企业开始变卖资产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杠杆系数(即降低财务风险)。大宇集团非但不减少债务,而且发行了大量债券,增加了它的财务负担,更增加了财务风险。此时,它的借款利率已经远大于其资产利润率。1998年其债务危机已经初露端倪,1999年前几个月其资产负债率

3、仍然居高不下,1999年7月该集团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一度辉煌的大宇集团实质上已经倒闭。2.财务危机下并购扩张企业并购筹资是关键考虑因素。大宇集团“章鱼式”的经营模式,贪大求快,盲目扩建,而且为了满足资金的需要大量举债,结果由于没有产生规模效应,甚至达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临界点而处于亏损状态,导致企业无力还本付息,陷入财务困境。3.内部管理缺陷当企业处于危机境地时,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处于紊乱状态。大宇解体后,人们这才发现大宇面对危机不是通过加强管理等方式来适应变化,而是利用国家监管的漏洞,在财务上大肆造假。1996年,大宇就出现了巨额经营赤字,为了渡

4、过危机,大宇利用伪造库存和海外订单的手法制作假账。接下来得3年间,大宇通过做假账虚增资本近400亿美元,以此骗取银行贷款近100亿美元。大宇还非法向国外转移财产。4.企业内缺乏盈利企业大宇汽车是大宇集团的主力企业,但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其竞争力较差。大宇汽车在技术、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落后于竞争对手。在发动机、自动变速机等核心技术上依赖进口,汽车性能方面的主要指标也处于较低水平。在新车开发能力方面也落后于现代和起亚。总之,大宇集团没有一个能够支撑整个集团的盈利企业,因此经济危机发生以后,集团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大宇集团本应比其他企业集团进行更为彻底的

5、结构调整,但却通过更大规模的借债来应付危机,可以说是自取灭亡。启示1.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水平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积极正面的影响;相反,当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水平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消极负面的影响。2.以债台高筑为基础的企业,其所面临的不仅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更多的是一旦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难以产生相应的效益,就将产生消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并将在这负面的财务杠杆作用下以几倍的速度将企业推向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3.企业要加强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4.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尤为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