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答题模式讲稿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

ID:38504604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_第1页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_第2页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_第3页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_第4页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答题模式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2、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

3、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

4、三)。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6、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

7、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8、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