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答题模式1

诗歌答题模式1

ID:47317383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7

诗歌答题模式1_第1页
诗歌答题模式1_第2页
诗歌答题模式1_第3页
诗歌答题模式1_第4页
诗歌答题模式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答题模式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

2、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

3、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示例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4、,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示例2】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

5、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答题示例3】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答题示例4】《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

7、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