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

ID:38524453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4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_第1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_第2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_第3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_第4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人格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早期父母教养方式被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而现在的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综合体。本文重在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化发

2、展三方面来综合考察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的作用。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张丽华等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不一致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起消极作用。王燕,张雷等.自

3、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7,13(1).王燕等人发现,父母的专制型教养风格会抑制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使儿童在诸多领域的自我接纳和评价水平降低。6赵静波,梁军林.初中生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赵静波等研究了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优等生与差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他们厌学,缺乏信心。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

4、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方平等人发现,权威型教养有利于子女掌握目标,有利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专制型和放任型反之。谷传华,陈会昌,许晶晶等.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谷传华、陈会昌等通过历史测量学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考察显示,在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成长过程中,“严父慈母”这一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总体上占主要地位,显然,这种教养方式与家庭秩序性较强,亲密度较高以及高度重视伦理和成就等家庭环境特点是一致的,这一点与西方不同。总体来看,父母尊重孩子

5、的独立、自主,能够给孩子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是创造型家庭的共同特征。上述研究表明父母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子女的学业自信,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并且民主、鼓励、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而专制、溺爱、忽视则会造成社会退缩、任性等问题。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人格发展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儿童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身心发展的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时期。家庭对儿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

6、杂志,1996,(2).6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父母采用高压策略多、表达负性情感、积极情感少,而使子女对人产生消极认知,不能关心理解他人、

7、行为倔强并因此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父母的偏爱易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受到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容易产生任性、自我中心、依赖性和缺乏韧性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赵虎.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父母的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相反父母表达正性情感多,就易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