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断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

ID:38564917

大小:1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_第1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_第2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_第3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_第4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的判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城关初级中学候建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2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

2、握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

3、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5、比例的性质二、复习引入(一)复习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二)引入如图1,△ABC与△A’B’C’相似

4、.图1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对于△ABC∽△A’B’C’,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A=∠A’,∠B=∠B’,∠C=∠C’,==.[问题]:将△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1,△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2,那么k1与k2有什么关系?k1=k2能成立吗?三、探索交流(一)[探究]1、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如图2,过D点作DE∥BC交AC于

5、点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1)“角”∠BAC=∠DAE.∵DB∥BC,∴∠ADE=∠B,∠AED=∠C.(2)“边”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Ⅰ、直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图2∵DB∥BC,D为AB的中点,∴E为AC的中点,即DE是△ABC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DE=B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DE∽△ABC.Ⅱ、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过点D作DF∥AC交BC于点F,如图3.则△ADE≌△ABC,(ASA)且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

6、四边形)          图3∴DE=BF=FC.∴===.∴△ADE∽△ABC.2、当D1、D2为AB的三等分点,如图4.过点D1、D2分别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1、E2,那么△AD1E1、△AD2E2与△ABC相似吗?由(1)知△AD1E1∽△AD2E2,下面只要证明△AD1E1与△ABC相似,关键是证对应边的比相等.过点D1、D2分别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F1、F2,设D1F1与D2F2相交于G点.则△AD1E1≌△D1D2G≌D2BF2,(ASA)且四边形D1F1CE1、D2F2CE2、D1GE2E1、D2F2F1

7、G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图4∴D1E1=BF2=F2F1=F1C,∴AE1=E1E2=E2C,∴===.∴△AD1E1∽△ABC.∴△AD1E1∽△AD2E2∽△ABC.[思考]:上述证明过程较复杂,有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吗?过点D2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F2,如图5.则四边形D2F2CE2为平行四边形,且△AD1E1≌D2BF2,(ASA)∴D2E2=F2C,D1E1=BF2.由(1)知,D1E1=D2E2,AE1=AE2,               图5∴D1E1=BC,AE1=AC.∴===. 

8、 ∴△AD1E1∽△ABC.∴△AD1E1∽△AD2E2∽△ABC.(二)[猜想]3、通过上面两个特例,可以猜测:当D为AB上任一点时,如图6,过D点作DE∥BC交AC于点E,都有△ADE与△ABC相似.图6(三)[归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