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

ID:38575298

大小:246.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15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_第1页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_第2页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_第3页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_第4页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史中国部分复习一、中国古代经济(一)古代农业1、农业、技术、生产制度、水利灌溉2、小农经济(二)古代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2、民间手工业3、中国手工业品的国外交流(三)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历程2、市的变迁3、国外商贸(四)古代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及其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重农抑商定义、表现、影响2、海禁与闭关锁国定义、影响朝代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耒耜青铜农具,木制农具铁农具,牛耕耦犁,犁壁珠江流域曲辕犁刀耕火种开、排、除、沤、治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耕耙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都江堰漕渠、白渠、龙

2、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1、古代农业发展趋势从集体劳动到个体农耕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2、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定义小农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指,一家一户为单位,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为目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4、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典型例题:1.(2007年德州)下列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特点是(  )A、男耕女

3、织  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  D、封建土地私有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一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2007济南)《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4、)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3.(2007年广州)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4、“以农为本”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思想,下列关于古代农业发展史实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商鞅变法重视奖励耕织B.魏晋时期南朝统治者劝课农桑C.唐朝在长安和洛阳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D.明代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玉米和甘薯冶铸业青铜铸造业夏商周——青铜器原始社会——冶铜技术冶铁业西周晚期——铁器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东汉——杜诗水力鼓风

5、冶铁工具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四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是瓷都)制瓷业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织机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设东西织室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明清——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业1.“(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机户

6、没有生产自主权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2.260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①茶叶②丝绸③鸦片④五彩瓷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商业发展历程先秦(兴起):商人、商品市场出现;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艰难发展):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隋唐(进

7、一步发展):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柜坊、飞钱宋元(繁荣):交子、大都明清(进一步繁荣):农产品成为商品、长途贩运发展、商帮市的变迁汉:坊市制度,交易有时间地点限制,有市令或市长管理(城市代表:汉、唐长安城)宋:坊市界限打破(时间、地点)城市的发展:“草市”、四大名镇、一些大城市国外贸易:历程(丝绸之路、市泊使、泉州港)、朝贡贸易、一口通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绘画题材广泛B.商品经济繁荣C.结束割据状态D.人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