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

ID:38619949

大小:2.4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16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_第1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_第2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_第3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_第4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习2苏教版四上语文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今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家庭住址和路径。认识小芳的家:读读小芳写的话,看懂示意图。说清楚什么路多少号。讲清楚走法。试着说一说小芳从家到学校的走法。140号民主路大桥环城路学校环城路140号的走法:出学校门沿民主路往北走,过了大桥继续北行。到民主路与环城路交叉口往左拐,约200米就到了。这是百度上下载的一张地图。说说你的发现。万达汽车站黄山南路黄鹤山路黄山东路朴园上观北府路林隐路桃花源南山路学校磨笄山黄鹤山小组合作:说说家庭住址。(说清路、小区、楼栋、号)你能

2、说一说从学校到你家的走法吗?学画示意图。有的地名可是有来历的。万达汽车站黄山南路黄鹤山路黄山东路朴园上观北府路林隐路桃花源南山路学校磨笄山黄鹤山镇江:磨笄山戴颙(yǒnɡ),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一生不愿作官,隐居南郊。戴颙五十四岁去世,他的志愿是将他创作的曲子整理成乐谱,代代相传,而他去世时,这个事情并没有做好。戴颙只生一女,立志今生完成父亲遗愿,便舍宅为寺,即招隐寺。并且住到黄鹤山东侧的山中,日日磨笄,矢志不嫁。于是此山便唤作磨笄山。黄鹤山又名

3、黄鹄(hú)山,据《太平寰宇记》中说,宋武帝刘裕未发迹时,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常到南山砍柴。有一次,他在黄鹄山打柴累了,休息时,发现有黄鹤伴随他飞舞。照古人的说法,这是他后来登基的前兆。据说有一次,刘裕在竹林寺(现鹤林寺)的讲堂睡着了,居然在身上显出五条龙纹来,把寺里的僧人都吓坏了。等他醒后,僧人告诉他此事,他虽心中暗喜,但恐泄漏出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告诉僧人“无妄言”。刘裕成了真命天子后,心里感激竹林寺中神灵的呵护,将竹林寺改名为鹤林寺。请教周围的老人,了解附近地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读读背背以身许

4、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以身许国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畏。【出处】《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上》:“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碧血丹心碧血:出自“血化为碧”这个典故,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丹:红色。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

5、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出自】: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

6、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敢怒敢言在比自己权利大的人面前,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多指为人民做好事的人。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忧国忧民忧:担忧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横眉冷对怒目而视且冷静对待。横眉:怒目而视;冷对:冷静对待。出自: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

7、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刚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忽然来到,军队来不及应战,张弘范部下千户王惟义跑上前来把他捉住了。官吏、士兵被杀死的很多。天祥在潮阳见到张弘范,不肯下拜,愤怒地跳着要张弘范杀掉他。张弘范押着他走在前面,与他一起到厓山前,叫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皇上,难道还能教别

8、人背叛皇上吗?”逼他写招降书逼得很紧,他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诗的尾联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读读背背练习1、南宋的在他的《过零丁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