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阐释学的翻译观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

ID:38637244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6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_第1页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_第2页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_第3页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_第4页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阐释学的翻译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与翻译(汉文)2007年第3期(总第91期)论阐释学的翻译观夏宁(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长沙410014)摘要:阐释学涉及翻译理论的哲学层面。斯坦纳提出的“理解即翻译”和翻译的“阐释过程”不仅指出了翻译的哲学本质,也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本文拟梳理阐释学理解观的起源和发展及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指出现代哲学阐释学视野中的翻译不再是徘徊于原本与译本之间的工作,而是开始于在译者与原本“相遇”前的“先理解”。关键词:阐释学;理解;先理解;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823(2007)03—0057—04阐释学对翻译的影响涉及翻译的性质

2、、目的和过程。阐释学的核心观点——理解观的演变发展从古至今不断地改变人们对翻译的定义。古代传统认为阐释学仅仅是一种工具,翻译也就是对唯一的思想进行传播的工具。因此,翻译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将原本改变成译本的过程。随着施莱尔马赫对阐释学革命性的改变,人们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相对的、多维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进一步将阐释学提升为哲学的一个流派,把理解看成了人们存在的方式。斯坦纳提出的“理解即.翻译”和“阐释过程”让我们能够突破传统,运用阐释学的理解观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的实质。1。阐释学理解观的起源及发展阐释学(hermeneutics)为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和流派。施莱尔马赫(F

3、.D。Schleiermacher,1768一l834)是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杰出的阐释学哲学家。他在解释《圣经》的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1)《圣经》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各篇章出自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如果对这些文本做纯粹语义学分析,会发现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不少相互矛盾之处。(2)如果人们从教义学出发,即根据共同的基督教信仰来理解《圣经》,与通过语言分析的结果每每不同(潘德荣,1995:61—68),这就导致了“误解”的产生。对于《圣经》和经典产生不同理解的原因是人们不同的历史体验,从而导致出不同的解释。施莱尔马赫既重视释义操作法则又重视对理解的哲学分析。他

4、明确提出理解是一切形式的解释或译释的基础,因此对理解的分析就是对解释作出系统分析的基础。随后,施莱尔马赫又指出,解释者个人素质和心智状态对准确的解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施莱尔马赫最有价值的贡献是他提出为了获得准确的理解,解释者必须突破文本的“视觉屏障”重建意义所产生的历史情境或生活环境,从而消除“误解”(misunderstand—ing)。“哪里有误解,哪里就有阐释学”是施莱尔马赫提出的经典口号,他认为阐释学就是“避免误解的艺术”倍}宗社,2003:56—57)。在施莱尔马赫看来,误解的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语言”和“思想”的差别。语言传达思想,但语言本身并

5、不直接就是思想,而只是思想的表达形式。由此,要想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以便读者能通过“心理移情”的方法,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来解读文本(潘德荣,1995:61—68)。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对理解的解释非常富于进取性。他的最大功绩是将“理解”提升为人的理性存在的形作者简介:夏宁(197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57·论阐释学的翻译观式。海德格尔认为,“阐释学”是“解释的实行”,即“进行解释”。原来的“阐释学”是原文解释的技法论,施莱尔马赫

6、的“理解(或解释)的理论”,在海德格尔这里变成了“进行解释”。从“原始的意义”上把握阐释学是海德格尔独特的用词法。“解释”就是把事先理解的东西进一步展开、分节,变成某种语言表现。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即“存在的阐释学”。任何“解释”都必须以“现在的状况”为基础,从存在的“理解”出发。所谓“解释”就是“理解的同时体会(作为自己的东西)过去”;“理解”是“结合自己最固有的状况,或与这种状况对比着原始地重复(恢复)理解了的事”(丸山高司,2001)。因此意义和理解都是以人的“此在”为前提,这就是前理解、前结构的功能所在。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

7、mer,1.900—2002)继承了海德格尔对理解所作的进取性解释,把海德格尔理解的概念扩展到存在性,把阐释学作为哲学本体论对待,视阐释学现象为人类的世界经验。伽达默尔通过强调理解的普遍性,确立了阐释学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的独立地位。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它。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也是历史性的。“理解的历史性和由此产生的偏见观,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选择甚至定向的功能。”(张德让,2001:23—25)N解主体不同的历史背景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生成了不同的偏见,进而在翻译中做出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