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

ID:46830876

大小:8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8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_第1页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_第2页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_第3页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_第4页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学与翻译的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阐释学与翻译研究金敬红阐释翻译理论与阐释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摘要】阐释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旨在不同文化的读者能够更好地互相理解。借鉴了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的阐释理论,提出阐释翻译的四个过程,即信赖释意、理解入侵、表达吸收和对等补偿,强调阐释的内容即认知补充的内容,为了避免损失,对等补偿必不可少。阐释翻译对我国翻译理论的构建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翻译“忠实性”的神话,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实践基础。宋占春阐释翻译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7

2、期【摘要】阐释学认为,翻译就是理解和阐释的过程。这一理论使我们看清译者主观性存在的必然性。伽达默尔指出,译者既是读者也是阐释者,所以其理解与阐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翻译理论家斯坦纳将阐释学与翻译理论结合起來,并提出了他的阐释翻译的四个过程,即信赖,入侵,吸收和补偿。吴萍.现代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问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4,(04)・【摘要】在意义多元化的语境中,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逐渐凸现。木文拟从现代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理论角度,论述译者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主体性,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译

3、者与作者、源语文本、译语文木及其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來探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摘要】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研究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的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二者与文学翻译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方面有着惊人的交叉重叠性。此外我们还发现,中外大量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业已证明:这三个研究领域是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两个文艺理论流派。其中阐释学并不是一个观点统一的流派,它至少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基木倾向:一

4、派以伽达默尔为代表,在“作者一文木一读者”这三个基本环节中,他们更强调“文本一读者”这一环,重视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用,认为读者的阐释可以而且应该超越作者原意;相反,以赫施为主要代表的一派则较强调“作者一文本”这一环,注重文本的客观性及其对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正确阐释的唯一性。接受美学则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也强调文本的开放性,重视读者的参与作用,把读者接受作为文学演进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与内在动力。李加强;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观意象翻译[D];安徽大学;2005年【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意象翻译的审美接受,并

5、运用中西诗学、翻译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对唐诗意象进行不同层面的剖析。意象乃诗歌之灵魂,籍精炼简隽语言而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的遐想的空间。其实质不仅在于主观情意与客观物景契合交融,更在于创造“象外之意”、“意在言外”。意象既展示诗人丰富内心世界,又寓抽象模糊之义于具体丰腮物象。具有题外之旨和强烈艺术召唤力。本文认为,意象之美归因于其模糊的不确定性,为读者提供广袤无垠的可想象、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接受,对于同一意象,另类文化的读者和译者具有相异的阐释和具体化。依据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观点:一千

6、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Hamlet,同理,一千个译者也会有一千个Hamlet。因为译者首先必须是读者,而且是深层次的读者。但不管有多少个Hamlet,其屮最像原文Hamlet的毕竟只有一个,本人以为依据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观点,翻译中的意象保留最完整的译文,便是最佳译文。杨志红.有意误译的阐释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6.【摘要】无论在四方还是东方,“忠实”与“信”长期以来被奉为翻译的金科玉律,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原文中心”及“原作者屮心”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受之左右,翻译的终极目的一贯被认为是实现作品原意在译语中的百

7、分百对等。如此一来,任何在传统观念看来与原文不对等的翻译一概被斥为“误译”,而“误译”这一标签也表明了人们的态度:有“误”,所以要“止误”,这止是翻译追求完全对等的乌托邦式理想的又一体现。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这一传统观念想要极力消除的“有意误译”,它与语言文字的技术性错误及文化差异造成的无意识误译有着根木区别。有意误译是译者作为主体充分自由选择的结果,是与阐释学关于文本开放性以及翻译活动对话性的观点相契合的。阐释学最初追寻文木及作者的客观原意,后期转向把理解看成人的存在方式,从而不再把重现客观原意看成是理解的终极冃标,而这止是

8、木文所重点引用的阐释学观点。从确定文中所谈“误译”的定义入手,作者在笫一章明确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不是词汇的误解、语法的误用等语言方面的“硬伤”,而是译者鉴于历史环境、读者接受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所采取的“不信”之翻译。邓丽君•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