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二讲:孔子

2011第二讲:孔子

ID:38656845

大小:282.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6-17

2011第二讲:孔子_第1页
2011第二讲:孔子_第2页
2011第二讲:孔子_第3页
2011第二讲:孔子_第4页
2011第二讲:孔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第二讲: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孔子一、孔子与儒家二、仁三、天命四、中庸五、君子与圣人一、孔子与儒家1、孔子简介2、孔子与儒家3、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孔子简介孔子生鲁昌平乡陬(zou)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e)。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ei)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生平思想的主要材料是《论语》,可信度比较高,司马迁《史记》中有《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也主要依据《论语》编撰而成。此外还有《孟子》《荀子》《礼记》《孔子家语》《孔丛子》

2、等也记载了不少孔子言论。近年来出土材料中也有一些孔子言论。孔子的个子很高,《史记》中说:“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长人’而异之。”如果按照西汉时期一尺23.1厘米计算,孔子身高有二米二,和姚明的个头差不多。孔子的祖上个子也很高,大部分都是任武职,他的父亲叔梁纥的力气非常大,史书中记载他“以勇力闻于诸侯”,可以用手托起城门,这样,孔子是个高个子也不足为奇了。孔子生死的年月孔子生死的年月,两千年一直争论不休。今孔子生年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月日从《谷梁传》载“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周时历法比夏历早两个月,故十月

3、庚子后世推算为鲁寒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死年、月、日从《左传》载“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孔丘卒”,即哀公十六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3月4日)孔子死。这里孔子七十三岁是指中国习惯虚岁年龄,实足年龄为七十二岁。今年是孔子诞辰2561年。现在有人提倡不用公历纪年,要用黄帝纪年,教师节也要改为孔子的诞辰日。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后来人尊称他为孔子,汉代被称为“素王”,清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新文化运动时被批为“孔老二”。生平:1-33岁,34-35岁孔子出国,36-50岁在鲁收徒讲学,51

4、-54岁仕鲁,55-68岁周游列国,69-73岁返鲁整理六经。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2、孔子与儒家儒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周礼.天官》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司马谈:夫儒者以六艺为法。(《论六家之要指》)班固: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5、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现代学者的解释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们的宗教知识为衣食之端。徐中舒:儒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甲骨中作“需”字,即原始的儒字。需在甲骨中像沐浴濡身,濡应是儒字的本义。汉衡方碑“少以濡术”,即以濡(从水需声)作为儒的形声字,可见东汉时人还知道儒的本义为濡。沐浴濡身本来是人之常事,为什么会成为儒家的专名呢?原来古代的儒为人相礼,祭祖事神,办丧事,都必须经常斋戒。礼记甲骨文中儒字的本义为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儒家的

6、起源决不是班固所说的“儒家者,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专门替殷商奴隶主贵族祭祖事神,办丧事,当司仪的那一批人,才算是最早的儒家。(《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四川大学学报,1975年第4期)“儒”在孔子之前也已存在,从事教育或者相礼行业。但是“儒家”却是孔子所创立的一个学派,他们以孔子为圣人,以六艺为经典,以修身治国为实践目标。儒家还是儒教?是教化的“教”,还是宗教的“教”?宗教的三个特征:a、彼岸世界:儒家关心现世生活,儒家没有彼岸的鬼神世界。德行的养成都要靠自身的观察体会。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7、?”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b、生死(烦恼)问题:c、组织问题:儒家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倡民间团体自治,充满了宽松、自由的之风,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概念。有私德而无公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梁启超:“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组织能力,在没有法治精神。”(《欧游心影录》)所谓儒教的“教”只能是教化的“教”,而不是宗教的“教”,儒教是儒家被官方化的产物,借助与官方的力量实现教化。二、仁1、仁一字在论语出现109次。仁字的本义是“亲”“爱”的意思。《说文解字》

8、:“仁,亲也,从人二。”段玉裁:亲者,密至也。从人二,相人偶也。人偶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偶,偶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庄子.天运》:“虎狼,仁也。”曰:“何谓也?”庄子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