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

ID:38757061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8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蜡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蜡烛主备人:龙芳授课人:肖洪良教学目标: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重点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

2、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3、作者简介西蒙诺夫(1915.11.28-1979.8.28)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成名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中篇小说

3、《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西蒙诺夫作品照片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

4、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其创作的《蜡烛》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今天的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命名为“西蒙诺夫街”。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听课文朗读,把握故事情节。2.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在听朗读过程中,标划出作者反复写的内容,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明确:——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

5、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1、再读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

6、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3、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

7、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探讨、回答)五、总结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六、布置作业1、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300字左右即可。2、抄写生字词。3、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