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

ID:38766473

大小:15.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引导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教学重点: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方法:点拨法、勾画圈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可是文字背后折射出来的情感力量却是感人至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

2、人、学者。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三、生字新词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典质(zhì)赋(fù)闲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差(chāi)使(shǐ)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思考:1、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由此可见全文的感情基调怎样?3、当时家里背景情况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中事情发生时的背景,把握作者情感。)四、写作缘由《背

3、影》是记实散文。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作者写下这篇经典文章的原因,同时引出文章中父亲的来信,深入对文章的分析。)五、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思考:1、这封信包含了父亲怎样的心愿?2、儿子有怎样的反应?由此引出文中儿子的反应: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

4、的背影。思考:那“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在哪里看到的呢?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圈画出来,读一读。(设计意图:由此处切入对文章重点段落第6段的赏析)六、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分析此段文字,得出: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外貌、动作、我的情感反应)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

5、_____的背影。(沉重、蹒跚、艰难努力、饱含父爱)七、读懂“背影”之人——父亲“父亲”待“我”的好处很多,还可以从_______中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父亲的爱,是那句“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的爱,是那再三的叮嘱;父亲的爱,是那朱红的橘子;父亲的爱,是那朴实的言语;父亲的爱,……父亲的爱,不帅,不酷,却模糊了我的泪眼。(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文本,从字里行间去读懂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读懂“背影”之后的人——儿子“父亲”频频传出的“爱”的电波,你认为当时的“我”都顺利接收到了吗?(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儿子的三次流泪、两次自责(设计意

6、图:儿子从一开始的不懂父亲的爱到读懂了一点点到最后身为人父之后读懂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得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会渐渐懂得以前所忽略掉的父母的关爱,同时也渐渐让人学会对恩怨的释怀,唯有亲情是支撑关系的纽带。)父子关系•1915年,包办婚姻,儿子生气•1916年儿子考上北大,擅自改名,父亲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家庭困顿,父子别离•1920年儿子到南方工作•1921年儿子由杭州到扬州工作,父亲代领工资,儿子辞职离去•1922年儿子回家,父亲不让进门•1923年儿子回家,父子无言,儿子再次离开•1924年作者写小说暴露家庭矛盾•1925年父亲给儿

7、子写信(大去之期不远),儿子含泪写“背影”•1928年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结束•1945年父亲去世。(设计意图:父亲的来信打破了父子俩的隔阂,亲情的力量能够化解父子间的矛盾,让父子俩能重新走进双方内心。)八、“背影”之外的背影生活之中,你可曾关注了那些留给你“背影”的人?(生畅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反哺不要等到亲不待的时候。(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意识到的时候才尽孝,宜早不宜迟。)九、课外作业阅读:龙应台的《目送》一文十、板书设计父子亲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