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

ID:38985543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_第1页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_第2页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_第3页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_第4页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邻避运动”初探——以厦门PX事件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民众在环保、参与、维权方面的意识增强,国内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邻避运动”大量爆发。地方重大邻避项目建设决策问题已经由以往貌似远离公众日常生活,逐渐转变为今天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这给政府的行政决策、治理能力、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试以由厦门PX事件为切入点,分析“邻避运动”存在的原因,探索政府从制度层面促进邻避设施选址的公平正义,避免或减少“邻避运动”的途径。关键词:邻避运动;古雷PX1“邻避运动”的概念1980年,英国记者EmilieTravelLivezey在描述美国人当时对化工垃圾的警觉与反感时,提出“NIMBY”一词

2、(NoInMyBackyard,直译为“别在我家后院”),中文译为“邻避”。我国“邻避运动”研究较晚,2006年,中山大学何艳玲教授发表于《公共管理研究》第12期的一篇《“邻避冲突”及其解决:基于一次城市集体抗争的分析》,“邻避运动”才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之后逐渐进入研究的高度关注期,各学者专家对“邻避设施”的选址、“邻避运动”的成因及治理方式展开了比较多的研究。[1]概括而言,“邻避设施”就是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设施,大致可分为污染性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对空气、水或土壤可能产生污染的设施,如化工厂等)、不愉悦设施(虽然有满足公共服务功能,但令附近居民感到不愉悦的设施,如火葬场等)、

3、空间摩擦设施(赌场等)、厌恶型设施(可能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或财产利益而不受欢迎的设施,如垃圾焚烧厂、磁悬浮线路等)和风险集中设施(附近居民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其所获利益的设施,如核电厂等)。而“邻避运动”是由于兴建“邻避设施”引起的抗争,虽然这些设施可以为本地区或者其他地区带来一定的收益,但这些公共设施本身存在环境污染或价值损失等风险,需要由设施附近的居民承受,因而遭致反对。2厦门PX事件概述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针对该项目,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赵玉芬等联

4、合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案,建议迁址,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2007年6月1日至2日,5000多名厦门市民在厦门市政府门前集体“散步”,反对上马该PX项目。此后,厦门市政府宣布项目缓建。2007年12月8日晚9时左右,厦门市委主办的厦门网开放了“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投票平台。该投票持续一天后,因绝大多数民众投下反对票,投票页面关闭。2007年12月13-14日,厦门市政府就该项目召开座谈会,部分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座谈会上,绝大多数市民提出反对意见。2007年12月下旬,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厦门PX项目事件从博弈到妥

5、协,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3“邻避运动”的成因从厦门PX事件可以看出,随着民众环保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等意识的提升,我国因“邻避设施”的选址和落户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多。分析“邻避运动”的成因,有其外在因素,也有自身内部矛盾。3.1“邻避运动”的外因邻避设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邻避设施所产生的效益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但外部效果却由附近的民众来承担;二是居民反对邻避设施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受到居住地点与此类设施距离远近的影响;三是对具有污染性的邻避设施如能妥善处理,发生意外的概率相当低,但若不幸发生事故,则后果非常严重;四是邻避设施的兴建往往涉及专家科技知识与民众

6、普通常识之间的价值冲突。[2]微博上广泛流传着“PX剧毒、致癌、致人体畸变”这样的说法。虽然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因为PX“本身属于低毒化工产品,与汽油的危害等级相同,在国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指标中属于第四级轻度危害级”。但是,PX是由石油经多个步骤的处理获得的产品,生产过程很多环节处于高温环境,生产过程会伴生众多副产品,如乙酸、苯、硫化氢等,毒性都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污染物排放进入大气则危害巨大。同时,PX的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旦有化学品泄露会给周边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是“邻避运动”的外因。此外,政府政策的不透明,以

7、及民众缺乏知情权也均是“邻避运动”的外因。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在接到那些上百亿的大项目后,都是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各显神通拿批文。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往往千方百计帮助政府拿到批文,而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则例行公事,走过场,政策不透明,缺乏公开性。[2]在PX项目这样的化工项目引发的“邻避运动”前,公众对PX项目一直存有争议。事件发生后,厦门这样主动公开、公众参与,主动消解矛盾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厦门PX事件的处理,有许多可贵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