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

ID:39009216

大小:14.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上《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学重点:父亲形象的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文中围绕中心选材,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2、过程:一、导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生最圆满莫过于“安居乐业”。“居”体现在什么上?体现在房子上。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挣到钱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回乡盖房子,因为房子的优劣是一家人经济水平的直接体现,经济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社会地位。文中的父亲有一个执念,就是建造一栋像图中这样有高台阶的房子。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寻找答案。(ppt1)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ppt2)三、检查预习(字音字形)(ppt3)三、自主探究,整体感悟:(ppt4)用三分钟时间时间速度课文。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用

3、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概述要求:要求讲清楚: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ppt5)2、父亲是怎样造起有高台阶的屋子的?(ppt6)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ppt7)四、自主学习,读懂人物。1、5分钟时间细读课文,用“文中的父亲是个的人,因为”的句式来回答。(ppt8)提示:(1)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

4、的劳动。(2)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3)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ppt9)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ppt10)文中的父亲: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引导学生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分析)五、读懂作者:作者对文中的“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情感。(ppt11)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ppt12)五、理解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研讨下列问题:(ppt13)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

5、墨?(ppt14)这些描写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ppt15)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ppt16)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

6、,造台阶要详写。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ppt17)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六、拓展延伸,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写作特色。(ppt18)1.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情节。2.“父亲”形象生动,个性鲜明。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七、学生展示:依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谈这堂课的收获。八、教师总结(ppt19)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

7、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七、布置作业:(ppt20)  写一篇日记:《父亲》八、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课堂展示”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指导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当然,一节课下来后,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

8、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有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一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