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

ID:39014679

大小:19.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扎西中学罗培义  一【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二)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喜出望外、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语。(三)通过自主识记、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并能够体会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四)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五)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且这篇童话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对待世界万物要有一颗爱心,要学会

2、分享,很有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1.图片引入:师: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童话故事中经典的人物形象,伴随着我们快乐的童年。每个童话故事中都蕴藏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也先来认识一个人,

3、他也写了一篇很有名的童话故事。(出示图片)师:你们知道他是谁么?——生:列夫·托尔斯泰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生:书下注解师:关注注释,也是读书的好办法。里面蕴藏着不少知识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位俄国大文豪的作品——学生齐读课题《七颗钻石》。2.师:在我们的北方有七颗排列成勺子形状的星星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它就是美丽的大熊星座,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北斗七星。下面就请大家再来回顾下这个美丽的故事,大家打开书本,小声朗读。生读课文。(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请一位同学读“水罐”这个词语。师:那么我们在上学期也学习

4、了一篇有关罐子的童话故事,你还记得么?——学生回忆说出答案。师出示:陶罐和铁罐。2.请一位同学读“一瞬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瞬间表示时间过得特别快,你能在说出一个表示时间快的词语么?——学生回答,师出示:一眨眼一刹那(齐读)3.分别请三位同学读:咽唾沫忍不住喜出望外(三)教师引导:体会水罐的第一次神奇的变化1.师:同学们,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主人公是——生:小姑娘。师:她是怎么出场的?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么——生回答,师出示第一自然段。2.师:平时我们要喝水很简单,为什么小姑娘偏偏要出门找水呢?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5、——生回答:大旱灾。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当时的生活处境么?——生回答:水深火热、极其艰难……(可有多种答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展学生词语储备量)3.师:从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师:干涸和干枯都表示没有水分的意思,但可以颠倒么?生:不可以。师:干涸的“涸”三点水旁,干枯的“枯”是木字旁。河流和水井没有水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答:干涸。师:水可是生命之源啊。没有了水,大家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情景。花草树木都干了、枯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答:

6、干枯。师:我们以后理解词语的时候,也可以关注字的偏旁。师:先板书“渴”,大家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板书。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扁日。撇、横折钩,一个人渴得连嘴都合不上了,这就是渴。师:你渴过么?生答:渴过。师:你渴的时候能够马上喝到水,但大旱灾底下的人行么?生答:不能。师:他们渴得喉咙都冒烟了,这就是——(引导学生说出:焦渴)。人三天不喝水就会——(引导学生说出:焦渴而死。)(顺势板书)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么?(4名同学个别读)——我们全班酝酿一下感情,齐读。4.师:那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需要什么啊——生答:水。

7、师:小姑娘也带着一个空木罐出门找水了(板书:空木罐)。大家觉得大旱灾的情况下,小姑娘能够找到水么?——生答:不能。师:但小姑娘放弃了么?——生答:没有。师追问:为什么?——生答:因为她想着生病的母亲。师:好,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小姑娘为着生命的母亲都去哪里找水了?(想象,说话练习)——出示幻灯:“小姑娘心里想着生病的母亲,来到(     )找水,可是(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填到空内,用自己的感悟试着将语气读出来,3-4名学生,个别展示。)师:是啊,大家感悟得都很到位。她哪儿也找不着水,小姑娘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带着

8、你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幻灯:“小姑娘哪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4名同学,个别读,教师指导。)师:在睡梦中小姑娘依然在想着——生答:我要给妈妈找水喝。5.师: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空木罐突然变成了——生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