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

ID:39409265

大小:23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02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_第1页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_第2页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_第3页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_第4页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章考研大纲(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1.实验范式2.实验逻辑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及其操纵2.因变量及其观测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4.统计结论效度(四)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准实验设计4.真实验设计(五)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2.外部效度3.构思效度讲授提纲本章主要内容: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形式实验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三、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四、实验设计五、实验的效度要点复习实验的灵魂:控制实验控制的目的:探索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

2、化的原因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形式心理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被试者作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重复出现的。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1、实验范式在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实验设计等。(其实就是经典的实验例子,比如

3、,stroop实验范式)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JohnRiddlyStroop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出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的现象。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2、实验逻辑如果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命题得到两个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或者我们根据经验事实和主观判断推测现象X是造成现象Y的原因,即:X→Y,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要首先观察Y的变化情况。先在没有X时Y的情况,然后引入X后Y的情况,然后比较两次有没有变化。这就是

4、实验最基本的分析逻辑。实际情况更加复杂,要排除其他各种因素造成Y在前后两次中所得结果不同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对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原因)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一方面,心理学实验需要理论的指导。(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是基于理论的)另一方面,心理学的理论也需要实验的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变量变量(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量包括作业变量(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体变量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中,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三、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实验设计的流程图自变量被试因变量额

5、外变量(一)变量的类型1、自变量2、因变量3、额外变量(1)什么是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2)自变量的类型①作业变量(刺激变量、任务变量)②环境自变量③被试者变量1、自变量(3)只有具备以下特点的条件因素才能成为自变量本身能变化的能由研究者直接操纵的能引起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2、因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行为表现),称为因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

6、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3、额外变量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二)

7、变量的操纵1.自变量的控制2.因变量的控制3.额外变量的控制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的控制。对自变量的控制,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使之操作定义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例如,把“刚刚感受到”定义为“50%次感受到”,就可测定感觉阈限了。又如,疲倦(fatigue)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果定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1.自变量的控制其次,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

8、做好三项工作:(1)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2)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2.因变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