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

ID:39418127

大小:446.8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2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1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2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3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4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5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6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7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8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9页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一、概念: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二、答题步骤与思路:组1织、指答出案物:象特征。本2诗、挖写掘出物了象(的内在)品格的,(抓物与)志形的象“契,合这点些”特点(1)结合词语具体分析在(诗2)中把的握表物现象是的(内在精神)品,格作者以()为喻,托3物、塑言造志此,形实象写的人意的义()品质,表达作者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感或情托。物言志)例析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请

2、简简要要分分析析石石灰灰的的艺艺术术形形象象参考答案:全诗表面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实则作者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例析2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课内自练1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

3、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衬托(用冰雪衬托梅的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的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课内自练2: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课外练习1东栏

4、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课外练习2(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5、?(2分)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课外练习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北京题)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五言绝句(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考查思想内容)(或

6、“秋思”)(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课外练习4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二),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