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

ID:39462692

大小:8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3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_第1页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_第2页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_第3页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活动单(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为你喝彩!《阿房宫赋》活动单主备:孙浩亮马夕梅审核:蔡成兵尤红春【导入】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的是《六国论》。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六国灭亡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虽然嬴政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做皇帝,但这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还是避免不了走向灭亡的命运。秦朝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知识准备】一、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

2、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2.解题:“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3、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3、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

4、,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4-高一语文,为你喝彩!二、基础积累蜀山兀(wù)缦(màn)回不霁(jì

5、)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焚椒(jiāo)兰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尽态极妍(yán)剽(piāo)掠其人鼎铛(chēng)玉石弃掷逦迤(lǐyǐ)取之尽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yǔ)之粟粒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活动流程】1.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每段写了哪些内容?2.文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

6、心有什么作用?3.《阿房宫赋》运用了互文、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而以互文和比喻更为突出。一、互文的运用互文,即“互文见义”。有时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就叫互文。《阿房宫赋》有些名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方法,请指出来。由于运用了互文,这些语句-4-高一语文,为你喝彩!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用了互文后,语句工整,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炼、含

7、蓄。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二、比喻的运用《阿房宫赋》里的比喻都用得很贴切,很生动,很形象。当然,在运用互文与比喻时,有时还兼用了其它修辞方法。如兼用了对偶、排比、夸张,但互文与比喻的运用则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

8、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伏笔。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字词落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