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

ID:39585073

大小:30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_第4页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n(H+)=n(OH-)C(酸)·V(酸)·n(酸)=C(碱)·V(碱)·n(碱)C(标准)·V(标准)·n(标)=C(待)·V(待)·n(待)C(待)=C(标准)V(标准)n(标准)V(待)n(待)二、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指示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白纸。2、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红橙黄3.14.4酚酞:无色浅红红810石蕊:红紫蓝58三、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1、查:是否漏水、旋

2、塞转动是否灵活;2、洗:(1)滴定管——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待盛液润洗(2)锥形瓶——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不用待盛液润洗)3、取: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加入指示剂;4、装:标准液润洗→装液→挤气泡→使管内液面处“0”或以下某刻度→记下起始读数;5、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直至指示剂颜色突变•滴定过程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终点达到后,半分钟颜色不变,再读数

3、6、算:求出滴定用去标准液的体积的平均值,再根据有关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讲讲练练1、为什么碱不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KMnO4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放?讲讲练练2、“0”刻度在最高点有何好处?25mL量程的滴定管只能盛放25mL的液体吗?5四、误差分析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v滴定过程中任何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C标、V标、V待的误差v在实际操作中因为C标是已知的,V待是固定的,所以一切误差都归结为对V标的影响,V标偏大则C待偏大,V标偏小则C待偏小。即:“水涨船高;水落船低”几种常见情况分析:1、酸式滴定管没有用酸润

4、洗偏大2、碱式滴定管没有用碱润洗偏小3、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碱)润洗不影响4、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偏大5、锥形瓶中有蒸馏水不影响6、滴定时锥形瓶中的待测液溅出偏小7、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下端出现气泡,滴定终点气泡消失偏大8、滴定前视线比液面低,滴定后视线比液面高偏小9、滴定前视线与液面水平,滴定后视线比液面低时的读数偏大10、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仰视无法确定五、重点题型1、.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前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碘化钾淀粉试纸DpH试纸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A.酸式滴定管B

5、.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量筒3、用标准的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A.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4、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体积5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

6、等于5mL5、下列实验中,直接采用沾有水滴的仪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A.氨的喷泉实验:烧瓶B.实验室制取氧气:试管C.中和滴定:锥形瓶D.中和滴定:滴定管6、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A.偏高B.偏低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7、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0.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在A.6.9~7.1B.3.3~10.7C.4.3~9.7D.6~88、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

7、L的盐酸,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②>①D.①=②=③9、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A.V(酸)=102V(碱)B.V(碱)=102V(酸)C.V(酸)=2V(碱)D.V(碱)=2V(酸)10、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

8、入0.2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