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中的变革》同步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

ID:39596997

大小:1.2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6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_第1页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_第2页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_第3页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_第4页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酝酿中的变革》同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 酝酿中的变革戊戌变法右图为19世纪末爱国人士谢缵泰所绘《时局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形象地说明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势所趋民族资产阶级马关条约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演进新思想的演进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的演进政治改革严复资本主义士人干政士人干政政治士人干政保国 保种 保教1.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

2、从而使其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体现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

3、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之所以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特点以及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密切相关。2.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1)从国际上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就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看,发展资本主义,改革旧制度已是大势所趋。(2)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深刻的民族危机。

4、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要求,这是戊戌变法的社会基础。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④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已经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出了变法维新的呼声,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

5、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解析: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呈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思想特点必然受其代表的阶级特点所决定。答案:D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现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

6、展缓慢解析: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答案:D1.下列各项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的有()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②洋务运动的刺激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A.①③④B.③④C.①③.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戊戌变法的背景。答案:C2.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其根本目的是()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郑观应主张的“商战”即与西方国家开展经济上的竞争,根本目的就是抵制

7、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D3.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的含义,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①和④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答案:A4.“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这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

8、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B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