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

ID:39670139

大小:1.30 MB

页数:118页

时间:2019-07-08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_第1页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_第2页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_第3页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_第4页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第一节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十六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六、十七世纪西欧各国进入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封建生产关系渐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又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首先,在动力技术上,人们逐渐以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而动力技术的进步使冶金和金属制造业发生重大变化。生铁炼成熟铁,可制造出较复杂的工具,如旋床、钻床、磨床、起重机、重力锤等,在纺织业中,从十四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手摇纺车,使劳动效率提高了一

2、倍,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又发明了小型脚踏纺车和脚踏织布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冶金和金属制造技术的进步,逐渐兴起了新的工业部门——军火工业。十四世纪前后,中国发明的火药、火枪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铸造枪炮,大炮也不断改进,最远射程可达2000多米。劳动的社会分工也更加复杂,十六、十七世纪,法兰克福有手工业行业190多种,伦敦有100种以上,巴黎有350种,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缝衣、制面包等,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手工业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产生地区分工,英国的绒面呢、尼德兰北部的船舶、西班牙托利多的刀剑、

3、意大利米兰的甲胄等。到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工业中心: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威尼斯、罗马等,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建立,在社会上和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和商品要转化为资本,二是直接生产者要与生产资料分离。商品和货币并非一开始就是资本。在封建社会,农奴和依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不能成为自由劳动者,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条件,是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其表现形式为:强制剥夺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推销国债,提高赋税,实行包税制,

4、在国内外实行武力征服、掠夺等等,表现在具体国家和地区虽不大相同,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则是全部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马克思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圈地的过程后,把它称之为“生产关系革命”。所谓圈地,主要是用暴力剥夺个体农民的份地。使小农赖以存在的份地制化为乌有,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最终崩溃。殖民掠夺是原始积累的另一要素,从十六世纪起的350多年间,他们从非洲掠夺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此外,原始积累的方式还有商业战争、国债制度、现代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运用国家权力、运用暴力来

5、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方式的产生。3、早期的资本主义关系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最迅速的是英国。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步伐,其中以毛纺织业最为兴盛。十三、十四世纪英国还是一个羊毛原料生产国,所产羊毛独占欧洲市场,英国政府又鼓励外国织工移入本国传播纺织技术,同时,英国采取措施,如征收羊毛出口税、禁止羊毛出口、禁止外国呢绒输入等,来保护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到十六世纪,毛纺织业成为英国

6、的民族工业。由于呢绒销路广,需求量大,依靠作坊手工业的小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势在必行。圈地以后,有的贵族地主把大片土地改营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有的把土地出租给乡绅、富农或市民,自己坐收地租。贵族地主与这种租佃者的关系,已不是过去那种按传统的封建惯例租地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依契约来维系关系,租约期满,土地才有可能被收回,称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租约长期。二、新航路的开辟1、历史背景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

7、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2)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3)

8、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西班牙帆船2、新航路的开辟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从十五世纪初开始,葡萄牙的贵族阶级在专制王朝的支持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