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ID:39723472

大小:105.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研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3、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莲花形象,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出示目标】1.观看图片;2.出示目标。【自主学习适时点拨】(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淤( )濯( )涟( )蔓( )亵( )噫( )鲜(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

2、与同学交流解疑。B、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C、翻译下列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发现研讨合作探究】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借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文虽短而意蕴无穷。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赞

3、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用“我喜爱                ,因为它                      。”造句。【小组展示体验成功】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中莲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你认为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1、作者“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2、《爱莲说》中以“牡丹之

4、爱,宜乎众矣!”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达标检测】六、课尾检测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1)不蔓不枝(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简答。(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4、阅读文段做题: 水5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全文的中心句是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

7、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5)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反馈】六、拓展延伸1、古往今来,在污浊的现实与秽亵的世风中,有许许多多能过持身高洁而“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士仁人,你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条件?能否举出历史上的人物为例加以说明?在今天的社会中,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

8、还有积极意义吗?5【课堂反思】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