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

ID:39918284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5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_第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忻州市兴原实验小学郭倩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孩子家长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扣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2、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题词: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一、小学生审题现状1、对概念理解不到位,理解偏差现在教材中很多概念都会给出描述性定义,学生在认识的时候记得滚瓜烂熟,看似明白了,问他的时候能准确答出,其实并没有根本上把握概念实质。【案例】8.0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A.小于8.06B.大于8.06C.无法判断这道题考查的课本上的一条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而题中用小数这个概念,学生们就搞不清楚大小了。2、找不到题目的关键词在读题的时候草草过一眼,找不准题目要问的是什么就

3、作答。【案例】在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用到转化思想的是:()A.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B.长方形和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生误以为题目问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转化,其实题目的重点不在这里,3、思维的灵活性欠缺遇到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而是按照习惯去做,这种题往往是平时训练时的题型,遇到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案例】新华小学四、五年级共有学生330人,其中五年级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如果设五年级有x人,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A.x+x÷1.2=330B.x+1.2x=330C.x+1

4、.2÷x=330这道题假如出成解决问题,学生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课本上的例题和这个类型一模一样,学生很清楚两个未知数,设一份量,另一个量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而难就难在这个题已经设好未知数,学生不会应变,导致出错。4、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有的学生在看到题后马上下笔,而没有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有很强的盲目性。这类型题经常会出现在笔算或者口算。【案例】口算12.8÷2.5÷4笔算38.6×10.1-38.6道题都是简便计算题,一些学生拿到题就按正常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使得答题速度减慢,错误率也增高了。5、对学习有

5、依赖性,懒于思考有些学生一看到题目比较长或者已知信息较多的时候脑袋轰一下懵了,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这里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对家长或老师依赖性比较大,而自身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对学习上的困难也是畏首畏尾,不去思考就主动放弃,认为那就是一道难题。二、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

6、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2.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的审题能力与平时的阅读积累有很大关系,学生的阅读量上不去会直接导致审题障碍,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另外消极的心理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主要表现为懒惰,胆怯。由于平时的依赖性较强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三、培养审题能力的策略1、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是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由于年龄上的

7、限制,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描述性的概念要直观形象。定义性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精心设计习题,清晰概念的内涵外延。加强训练,指导学以致用。2、咬文嚼字读懂题。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3、克服定势思维的限制解决问题常用精炼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名词、术

8、语。由于在长期训练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数情况下用加法,求剩余常常用减法”,因而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共”见“多”就加,见“剩”见“少”就减的定向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