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

ID:40169718

大小:7.84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7-24

上传者:U-145848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_第1页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_第2页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_第3页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_第4页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专题经管院经济系:杨波第四行政楼216室13547472772Scndyb@163.com9/30/2021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城市美景高楼大厦玻璃幕墙9/30/2021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城市美景钢筋混凝土人类的聚居地人类文明的天堂9/30/2021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中国首都北京图1天安门图2金融街图3中关村图4夜景9/30/2021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从西长安街俯看京城城市略影9/30/2021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北京市主要概况全市常住人口1,695万人(2008年,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全市人口密度1,033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其中户籍人口1229.9万人,外来人口46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4%。市区人口1,012.3万(2007年,中国城市第2名,次于上海),人口密度7,398人/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出生率8.32‰,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3.4‰(2007年)。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一亿,居全国之冠。9/30/2021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上海大都市略影上海市南京路9/30/2021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上海市主要概况全市人口1,888.46万(2008年末,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5名),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人口密度2,638人/平方公里(2008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名,次于澳门、香港)。市区人口1,453万(2007年,中国大陆城市第1名)。9/30/2021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城市很大,也很美!城市带来时尚,更是娱乐的天堂!城市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温床,更成为了展现人类文明的天然橱窗!大城市是你们梦想去的地方吗?9/30/2021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图3北京三环路车流图1北京西客站图2上海南京路人群9/30/20211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环境污染图1化工厂林立图2空气混浊图3城市河流排污9/30/20211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城市大好,还是小好呢?城市为什么能吸引你呢?城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城市多大才是合理的呢?城市怎么样发展才是最好的呢?当然人们可以从法律、地理、历史方面去研究它,但我们是学经济的应该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研究和发现!9/30/20211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目录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第二部分城市规模的概述第三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的度量第四部分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第五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第六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9/30/20211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城市经济学(UrbanEconomics)什么是城市经济学呢?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9/30/20211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为什么会产生城市经济学呢?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9/30/20211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9/30/20211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城市经济学的产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给我国城市发展很大指导意义。9/30/20211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一、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二、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三、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四、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五、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六、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七、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八、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9/30/20211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简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阅读,巴顿的《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它是三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大家:日本京都大学的藤田昌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J·维纳伯尔斯9/30/20211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我们在城市住久了以后,不免会产生一个想法——城市多大才是好的呢?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城市的大小呢?影响城市规模大小因素是什么呢?9/30/20212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9/30/20212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9/30/20212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中国是如何统计城市规模的?中国的城市规模统计,同样存在若干口径:包括辖县的市行政区人口、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前两个根本无法反映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如果引用这两个数据进行城市人口的判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判断重庆市是一个3000多万人的城市。9/30/20212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第3个指标市区非农业人口,是中国城乡户籍分离制下的统计口径,是当前衡量城市规模最为合理的一个统计口径9/30/20212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影响城市发展规模的因素是什么呢?经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古代,柏拉图曾声言,一个城市人口不应超过广场中心的容量,这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市民数量可达5040人。9/30/20212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松巴特(W.Som-bort)认为:①取决于生活资料供给区域产品数量和剩余产品数量;②若生活资料供给区域大小和总产品数量一定,则取决于剩余产品所占的比率;③若生活资料供应区域大小和剩余产品比率一定,则受土地肥沃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制约;④若剩余产品比率和土地条件一定,则受生活资料供给区域广度的制约;⑤生活资料供给区域的广度受交通技术条件制约。9/30/20212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Gupta和Hutton(1968)仅从如何最小化政府的平均服务成本来研究城市规模问题Evan(1972)则仅从如何最小化城市内部生产成本来解释最优成本问题。一般而言,城市规模与人均成本之间呈倒U字型关系(Alonso(1970)和Mitra(1999))。在以上的模型之中并没有考虑到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农村——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于是Miyao和Shapiro(1979)改进Harris-Todaro的人口迁移模型,提出了人口规模实际上是受政府对城乡生活状况宣传影响的。9/30/20212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以后又有人用“门槛”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规模。有人提出城市聚集经济效益,解释规模。近年西方和苏联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出发,认为城市规模越大,效果愈佳,主张发展大城市。9/30/20212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城市规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人口移动,有进有出。城市生活成本高,有转移和扩散。刘易斯的人口迁移理论托达罗的人口移动理论等。9/30/20212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归结起来说城市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一方面,人口和产业向区域的核心区集中,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进入工业化中期,集聚因素作用不断加强,空间非均衡程度不断增强直至最大;另一方面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城市开始出现集聚不经济(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用水、用电成本上升等),这就使其不断寻求向外扩散9/30/20213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是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9/30/20213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集聚效应如何测量呢?国外的经济学家早有探索。Sveikauskas基于分行业的CES生产函数,同时运用美国SMSAs(标准大都市统计区)的人口数据来测度美国分行业集聚效益的大小。9/30/20213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Segal运用整个城市总量的C—D生产函数,并将希克斯中性的效率因子加入该生产函数中,运用投资和折旧的数据构造不同城市的资本存量来估计集聚效益的弹性。9/30/20213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Moomow则指出Sveikauskas的测度方法中存在问题,认为其在估计过程中忽略了资本密度这个重要因素,进而提出改进方法并得出Sveikauskas高估了城市集聚效益的结论;对于Segal的研究,Moomow指出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的一个潜在偏差,并认为,按照Segal的方法,大城市在生产率方面的优势被高估了25%。9/30/20213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Krihs(1980)从城市聚集经济角度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最优城市规模为600万人左右。Carlino(1982)认为城市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9/30/20213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ZhengXiao—Ping(1998)研究了东京都市圈的最优规模问题,并且为了比较都市圈内不同区位上的聚集效益和成本函数,他把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表示为中心地区与目标区域之间距离的函数。东京9/30/20213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吉昱华、蔡跃洲和杨克泉选用了两投入变量(two-digital)C—D总量生产函数,同时加入了一个表示改革滞后程度的虚拟变量及表示直辖市特性的虚拟变量来测度城域经济性。张国红(2005)将集聚与扩散看成一个相对运动的过程,并设置了一个三级地域空间系统,同时选取了GDP、人均GDP、全要素生产率(TFP)、能耗系数(WH)四个指标的相对变化来描述城市集聚与扩散的相对运动过程。9/30/20213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俞燕山(2000)根据不同规模的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的投入产出差异,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规模效率情况进行了比较。9/30/20213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王小鲁和樊纲(2000)通过构建城市经济模型来研究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城市合理规模,他们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参考了Solow的新古典增长模型、Lucas和Romer的内生增长模型,增加了与城市规模有关的部分来计算城市的相对规模收益;以城市财政支出超过某一固定水平的部分加上因集聚导致的居民生活费用的增加作为城市的相对外部成本;用相对规模收益减去相对外部成本,以得到城市的净规模收益。9/30/20213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二部分城市的规模城市规模的体现主要来自于,集聚效应大呢,还是扩散效应大,也就是利用了收益——成本的分析框架。9/30/20214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从之前一些学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远大于周边地区,而且能减少相关成本。于是又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么又如何去度量城市经济增长的问题呢?9/30/20214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告诉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是GDP的增长速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GDP来代表城市的经济增长。凯恩斯的思想得到最广泛的应用。9/30/20214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根据霍伊特Hoyt(1949)等人的区域增长模型发展而来的,城市增长的经济基础模型认为:假定城市经济能分成两个有明显区别的部门;基础部门和服务部门(或非基础部门)。前者是这些模型中增长的唯一来源,而服务部门仅仅被看成是供应当地需要的部门,对服务性产品的需求是从基础部门的活动中派生出来的。9/30/20214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投入——产出模型认为:城市一级的投人——产出分析是研究本地区经济的非常有效的办法,迈尔奈克(Miernyk,1967)和多伦克(Dolenc,1968)替美国制定过若干模型,这种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求的数据量特别大。9/30/20214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因素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是来源于经济要素的投入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可以用生产函数的各种形式来表示。经济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线性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超越生产生产函数等9/30/20214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但这些生产要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城市经济增长的问题,比如在上述四种要素投入相当,技术相似的城市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的增长速度。于是另一种生产要素人力资本要素被发现。9/30/20214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196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舒尔茨(T.W.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著名演讲,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理论正式形成,舒尔茨也被后人誉为“人力资本之父”。9/30/20214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继舒尔茨和明塞尔之后、索洛(Solow)1956年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卢卡斯(Lucas)尝试用人力资本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率、社会平均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率正相关,与时间贴现率负相关的结论。9/30/20214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罗默(Romer)提出了引入了人力资本概念的内生增长模型,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仅使知识和人力资本自身形成递增收益,而且能够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9/30/20214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曼昆(Mankiw),罗默(Romer)和威尔(Weil)的MRW模型(1992),比尔斯(Bils)和克莱劳(Klenow)(2000)等利用入学率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一种正的显著的贡献。9/30/20215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三部分城市与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城市的经济增长除了与城市本身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技术有关以外,还与城市人力资本丰富程度有关,这里的人力资本就是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9/30/20215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四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从前面三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种力量的动态平衡,一种是集聚效应(也就是扩大人口规模),另一种是扩散效应(减少人口规模)。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两种力量的大小就能找出城市规模大小的规律以及最优的规模,于是可以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研究。9/30/20215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四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这里用两个函数分别来代替两种效应:城市规模收益函数:城市外部成本函数:其中,两式中,和分别代表城市的规模收益(因城市规模效应而增加的产出)、城市外部成本(负外部效应)和城市规模(以调整后城市的非农业人口表示)。9/30/20215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四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规模收益函数可以从生产函数得出,城市的生产函数如下:经过相应的变形后,可以得到规模收益函数为:得用1990年到2005年的数据对上式进行估计得出参数值,从而代入下式得出规模收益9/30/20215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四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城市外部成本函数的表达式为:政府外部成本:先建立一个城市相对财政支出函数其中g=G/Y,是城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个人外部成本企业外部成本9/30/20215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四部分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我们可以从前两个部分得到的集聚收益和城市外部成本函数得到城市的转换规模:令规模收益=外部成本,即从而得出城市理想的人口规模U。9/30/20215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在上一部分中,已经给出了一个测度城市规模的一个基本模型,但这人模型并没有给出我们城市规模是多少的具体数字,怎么办呢?9/30/20215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如果模型是正确的话,可以用以前的城市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从而解出相应的人口规模U。以我国1990年的186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除拉萨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城市以及151个地级市,收集了1990~2005年各城市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计。9/30/20215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数据的获取与整理:这是个工程浩大的数据处理过程,涉及5万个数据,分别来自各年的《城市统计年鉴》,国家和省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等等。而且,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调整才能运用。9/30/202159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整个估计的过程包括:样本选择假设检验估计求解结论验证等步骤9/30/202160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估计的主要内容有:我国城市集聚收益函数的估计我国城市外部成本的估计政府外部成本的测算居民外部成本的测算企业成本的测算9/30/202161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最终令规模收益=外部成本,即得(万人)9/30/202162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的工作我们发现:1、以估算了各城市的相对规模收益和相对外部成本,然后通过对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城市以集聚为主向以扩散为主转换的城市规模。得到了我国主要城市集聚与扩散的转换规模为1002.25万人。9/30/202163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2、从2005年的人口规模来看只有上海达到了这一转换规模,即处于以扩散为主的区域。接近这一规模的城市有北京、重庆、武汉、天津,四城市很快会达到这一规模从而表现出很大的扩散的效应。而绝大多数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还都处于相对较小规模的集聚阶段,这类城市虽然也有规模上的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较慢,达到的规模有限,因此也可发现其对周边农村地区的扩散以及影响能力有限。9/30/202164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3、人力资本对城市发展有促进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人口规模越大,人力资本存量也相对越高,也就是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9/30/202165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得出的结论给出相应建议:1.对于已经超过临界规模的上海市,给予促进上海的企业向周围地区扩散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让工资和地租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充分发挥其向外扩散的能力,带动周边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9/30/202166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2.要制定优先发展级别,对那几个接近临界的城市要加快集聚,尽快达到转换规模。3.对于其它与临界规模还有很大差距的城市来说,促进这些城市在规模上的快速成长应该成为政策制定的首要任务。9/30/202167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谢谢大家!9/30/202168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专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