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

ID:40375572

大小:1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_第2页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2013·宜昌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3.(2014·广西北海合浦期末)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否

2、需要时间4.(2013·佛山中考)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5.(2013·包头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二、填空题6.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7.(201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

3、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8.(2014·北京延庆期末)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介质传播速度介质传播速度空气340花岗岩3800水1500钢铁5200铜3750铝5000(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    m/s。(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  m/s。(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    制成的。三、实验探究

4、题(6分)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四、计算题(7分)10.2013年9月4日,“蛟龙号”完成第三航段的首次载人下潜,并在海底进行了底栖生物、海山岩石等采集工作,最大下潜深度达5000多米。“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功能,若声音从5000m深处

5、的“蛟龙号”垂直传到海面,需要多长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1.(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2)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6、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