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

ID:40598632

大小:21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_第1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_第2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_第3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_第4页
资源描述: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审定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福州市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用数对确定位置执教教师:福州市城门中心小学吴谋友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本2至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教学过程:一、设境质疑、产生需要。播放我国军队参加军事演习的画面,并出示阵地平面图:敌人很狡猾,为了迷惑我军,把司令部修得和普通士兵的营地一样,好在这时我军情报人员截获一个情报,与司令部的藏身之处有关,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教师出示:(2,4)。在破译这个情报时,你遇到那些困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内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生提问,规定的、不用探究的直接讲授,需要学生探究的学生自主解决、互相补充。)二、逐步探究、认识数对。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

3、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指图说)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2、认识圆圈图。如果把每个军营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出示抽象图:第4列第2列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5行第5列第6列第3列第1列3、认识数对。数学上,我们规定:司令部在第2列第4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2,4)。读作:二四。(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设计

4、意图: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一个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一个确定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表示。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同学们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寻找,思考,发现如:电影票、经纬度、小区的楼层等。)教室里就有行和列,我们能不能也用数对表示同学们的位置:1、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5、(1)明确教室里的列和行。①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同学们的位置,想一想第1列应该在哪里?第5列在哪里?第8列呢?②列我们已经清楚了,那第1行在哪里呢?第4行呢?(2)用数对确定位置。①你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告诉你的同桌。②猜同学:在我们教室里有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猜一猜他是谁呀?(2)小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屏幕上显示的数对表示哪个位置,就请那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看谁反应快?(5,6)(2,3)(3,2)(2,1)(2,2)(2,3)(2,4)(2,5)(2,

6、6)(x,4)(4,y)(x,y)数对中蕴含着许多的规律,还有许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2、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出示老师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分布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各景点的位置吗?(生觉得困难)为什么?没有方格图我们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如图: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新本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展望:本

7、节课的学习,要表示一个确定位置要用两个数据。一定吗?这个问题,课后,同学们作为课外活动去研究!3.全课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明言:我思想,所以我存在。——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数对的发明人笛卡尔。老师已将这句名言做成“书签”送给同学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