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

ID:40717079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_第1页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_第2页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_第3页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_第4页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案 - 教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澄城中学语文教(学)案年级高二编写人姚志玲李晓红审核人薛敏编制时间课题《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班级授课(完成)时间两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重点难点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难点: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学生自学反馈新知导学、知识梳理

2、备注一、学前磨剑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

3、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3、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4、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了这首诗,在脑海中立即会显现出一幅李白在长江边上送别友人的图画:烟花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后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远去的船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一个白点,消失在那远方的天水交际处,而诗人还久久地伫立在江岸边,望着那滚滚的向天际流去的江水……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离情别绪,都完全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诗中句句是写景,但句句又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形成了耐人寻味的意境。4、有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的以景言情之

5、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试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情感?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课前导学1、、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

6、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三、知识梳理1、《春江花月夜》可分为三部分,请分别写出各部分的内容。(1)、第一部分1-8句(2)、第二部分9-16句(3)、第三部分17-36句2、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

7、流霜、白沙、等等课堂互动备注细部探微1、开头8句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你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明确: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2、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之间是什么关系?谈谈你对这四句的理解。3、前8句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

8、的情感?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拟人。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