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ID:40832147

大小:103.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8-08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1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2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3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4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26.将相和(单一课)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

2、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间:第周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

3、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 (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 (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

4、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3.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2.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3.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4.全班共同学习(1)“颇”读pō,不读pó;(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4)胆怯:胆小。

5、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  5.摘抄三个词语  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1.学习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

6、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③在什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7、)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1.提出有价值问题。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①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②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