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的发家史

沙钢的发家史

ID:40852524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8

沙钢的发家史_第1页
沙钢的发家史_第2页
沙钢的发家史_第3页
沙钢的发家史_第4页
沙钢的发家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钢的发家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沙钢集团圆梦世界500强的路径和启示“中国人不笨,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1989年,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在与一群刚刚进入沙钢的大学生谈话时,语重心长地说了这番话。今天,当沙钢集团昂首进入世界500强时,蓦然回想20年前的这番话才发现,这豪言壮语中有沙钢人的光荣与梦想——做世界级的钢铁企业。>>>路径篇<<<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南大地上出现了大量的作坊式小钢厂。45万元起家、1台小型轧钢机,当时的沙钢是这众多小钢厂中的一员。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曾被称为“未吃国家一滴奶”的沙钢,用34年时间跻身世界500强。回望沙钢人的创业路径,足迹依

2、然清晰。凭借第一只拳头产品“窗框钢”,沙钢掘得“第一桶金”,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沙钢是1975年在一家棉花加工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建厂初期年产量只有三四千吨,而品种却有七八个。1984年,接任沙钢厂长的沈文荣根据国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决定开发生产建筑上用的窗框钢。一个作坊式的小厂要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窗框钢,谈何容易?不懂技术,就组织人员到上海新沪钢厂学习;没有发电机,就从一艘旧船上拆下一台柴油发电机;资金不足,靠自己勒紧腰带筹集。到1989年沙钢共建立了4条窗框钢生产线。通过不断创新工艺和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沙钢”牌热轧窗

3、框钢很快走俏市场,经常出现客户排队提货的现象。到1993年沙钢成为全国最大的窗框钢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沙钢也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开始在省内外钢铁企业中崭露头角。从“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亚洲第一炉”到“牵手”世界钢铁巨人,沙钢的工艺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接轨国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使国人大开眼界。当时我国钢铁企业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展是硬道理,竞争靠真本事,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到?”沙钢人决心实施工艺装备的技术改造,缩短与国内外

4、同行的差距。1987年,英国比兹顿钢厂一套二手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设备进入了沈文荣的视野。沙钢如果引进这套设备,工艺装备水平将大大提高,但风险也是很大的。其一,沙钢当时还是一个县办小钢厂,技术上能否驾驭这样一套具有世界一流工艺水平的设备,尚是未知数;其二,总投资3000多万美元,即使倾其家底尚有35%的资金缺口,一旦项目有个闪失,刚有起色的沙钢将会遭灭顶之灾。经认真研究分析后,沙钢还是决定与港商合资引进这套设备,建设永新钢厂。消息传出,立刻引来轩然大波,“刚刚吃几天饱饭就瞎折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面对非议和压力,沈文荣决心没有动摇,他

5、“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决心背水一战。1989年7月项目开始动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安装,1991年6月,永新钢厂炼钢、连铸、连轧流水线全线贯通投产,不仅使沙钢产能翻番,而且工艺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被国内冶金专家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1993年,沙钢又投资13亿元兴建亚洲第一座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LF精炼、连铸高速线材生产线,主体设备分别从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国际著名公司引进。这条流水线集世界先进工艺技术于一体。1996年,沙钢的钢产量一举突破百万吨。1997年,沙钢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上又

6、挥写大手笔,与位列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名的韩国浦项制铁合资兴办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冷轧不锈钢公司。一系列的动作使沙钢整体工艺和装备技术得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一流,并与国际接轨。进入新世纪,沙钢将位于德国的凤凰钢厂整体搬迁至扬子江畔,创造了“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工业搬迁”的神话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沙钢人追赶世界钢铁先进企业的意识更加强烈,在2000年厂庆25周年时,沙钢郑重宣布,到2025年钢产量超千万吨、力争进入世界钢铁工业20强。新的目标驱使沙钢人加快技改步伐。2002年,沙钢再次作出重大决定,将位于德国莱茵河畔多特蒙德市的蒂森克虏伯钢铁

7、公司凤凰钢厂整体买下,实施650万吨钢板工程项目,并与世界著名的奥钢联合作,对引进装备进行提升改造,使之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初,沙钢人向世界钢铁强企目标发起新一轮冲击,650万吨钢板项目在长江之滨全面启动。在中国扬子江畔的沙钢工地,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万余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凤凰钢厂,沙钢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紧张地拆卸并装运庞大的工厂流水线。设备总重达25万吨,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新组装过程的文件,整项工程十分繁杂。这在当时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经过万余名建设者的艰苦奋战,650万吨钢板项目仅用20个月

8、时间就竣工投产,比设计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年多。2006年,一批蒂森克虏伯的老工人专程来到沙钢。他们十分关心自己曾朝夕相伴的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