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ID:40968270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2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_第1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_第2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_第3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王马山初级中学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王马山初级中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家知道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学生是适应教育”的教育,教育则是在适应知识个人只有遵循教育的预先安排,才能得到发展。现在不同了随着新课程的进展,教育成为了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机构,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新课程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主流文化,就是要关注学校内每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这样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在这样的视角下学

2、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也就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这种教育思想的“革命”已经在实践中逐渐改变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已经在实践着、已经改变了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状态。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已经体现了教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从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为此、这次课程改革也为新的课程教学的创造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今天我们有机会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意义深远。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

3、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一、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研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实情和教师的知识准备过程标准做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解读: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

4、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涉及一个整体发展的三维目标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二、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1.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2.教学重心从知识本位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    3.教学目标从关注认知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转变。   4.由指导教师工作向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    

5、5.由统一、刚性的管理向灵活、弹性的管理转变。   三、新课程标准的突破和创新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落实建立素质教育新体系的重大突破,是把新课程理念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的探索,更是对教学大纲的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中都体现了新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整合

6、、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密切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了学科封闭,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便于课程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3.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加强对评价改革的指导 “评价建议”中,充分

7、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工念,并为评价的具体操作提供可借鉴的指导性意见。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评价策略与评价手段,引导学校、教师的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标准中建议了多种评比的方法:成长记录袋、测验与考试、论文与答辩……特别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前进,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5.注重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课程标准是注重对学科在某一学段学生应达

8、到的标准的描述,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实施教育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体系的逻辑结合等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创造性实施提供较大空间,特别是针对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