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

ID:41018663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4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_第1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_第2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_第3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_第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具准备:纸、砖块、书、蛋壳、课件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昨天,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老师,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如何用一张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师示范纸托课本)学生回答2、师:现在每个人用手上的纸来尝试一下,看看你能不能

2、成功?学生操作3、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生答)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题形状)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师: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那怎样才可以托起一块砖头呢?学生讨论回答2、探究:折出不同形状的纸筒活动:分别测试这几种纸筒的承受力,并完成表格(书75页)形状承受力(几本书)预测实际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分组活动,记录小组交流、汇报3、思考:为什么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大?(生讨论)课件出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所以每一点承受力不大,整体承受力却比较大;正方形有四个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承

3、受力均匀的分散开,每一点承受力都比较大,整体承受力就比较小。三、了解蛋壳的承受力1、师:蛋壳有什么特点?那蛋壳的承受力十多大呢?(猜测)2、验证:在蛋壳上放砖头、书本,和圆筒形比较3、问:你发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课件出示录像4、师:对于圆形和卵形壳体来说,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它能够把所受的外力变成压应力,均匀的扩散到壳体各处,所以整体可以承受较大的力。5、拓展:能不能在蛋壳上站立一个人呢?蛋壳承受得了吗?操作四、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1、像这些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吗?看书18页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带着问题进课

4、堂,围绕问题展开课程的探究活动,只有带着问题的学生才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才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教师先创设情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如何利用一张纸成功的把一本书托起,学生的兴趣很浓,并且很快想出了很多的方案,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折、放,想出了利用不同的形状,增加纸的承受力,并付诸于实际,实验证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总结;最后进行拓展,了解蛋壳的承受力及其中的原理,并测试蛋壳的承受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展开,学生亲历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的了解所学的知识。科学课的教学,是过程性教学,学生必须

5、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结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过程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伊始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

6、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商量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

7、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我建议: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知道在生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