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

ID:41020095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4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_第1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_第2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_第3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在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科学知识: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教学准备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化石标本。一.教学导入1.展示:几个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发生显著变化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如: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台湾海

2、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等等。)2.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地表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进行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只有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来讲,是不可能观察到全部过程的。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地表变化的奥秘。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5.分小组进行讨论

3、。6.学生交流推理分析结果,并介绍推理分析的理由。7.介绍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教师简要评价学生的推理分析过程。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对推测进行整理:我认为什么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由是什么?(教师适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的推测。)5.过渡:我们推测出的那些力量真能改变地表形态吗?6.布置任务:搜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资料。(课内进行,由教师

4、提供相关的书籍或进行网络查找)7.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了解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况。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活动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介绍或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视频资料以及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湖泊沉积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变迁,河流的冲刷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或展示一些图

5、片让学生观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出示介绍6500万年前和现在地球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情况。问学生: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吗?猜想它以前会是个什么样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能发现什么。进行第三环节活动时,可用下面的方法:你们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你能提供出证据吗?请思考这几个问题: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

6、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的情景,这两个例子比较生动、鲜明,对学生来说又比较新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表变化的感性认识,还可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表,认识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地表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如北宋时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时,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

7、:“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对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还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曾对侵蚀、搬运、沉积做了动人的描述,不过他比沈括晚了约400年,他在多次考察阿尔卑斯山后指出,砾石是河流挖掘作用的产物,山是水作用于地表形成的,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泥土被河流搬运到海中,会使海底升高,海水退却,海陆的轮廓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最后,引导学生获得认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