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

ID:41053004

大小:14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15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_第1页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_第2页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_第3页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_第4页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四三单元学案-带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年级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主备人:吴晓红审批人使用日期:学案编号:班级:姓名:小组:【课题】《拿来主义》【课型】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学习重难点】1.真正领会“拿来主

2、义”的含义。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学习时间】2课时【学法导航】深入研讨,拓展延伸【知识链接】一、鲁迅与杂文在生命历程中最后一个岁末岁初之交,一个寒冷的深夜,鲁迅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了认真的自我总结:“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明示着随时间的推移,鲁迅越来越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杂文一边,明示着鲁迅自己确

3、实是偏重偏爱于杂文创作的。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鲁迅曾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杂文无疑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单是那些杂文集子的取名,就显出独特的意趣——“坟”的埋葬、眷恋、纪念;“热风”的与冷社会的对抗;“

4、南腔北调”的不入流不入调的独异之声;“且介亭”的半租界式的被分割的愤慨;“三闲”与“二心”、“准风月谈”与“伪自由书”的配对;“而已”、“三闲”的以别人的嘲讽为自个命名的自信与洒脱……自然,永具魅力的还是一本本集子中一篇篇散珠碎玉般的文字。事实已经证明,鲁迅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杂文。他的杂文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中突然崛起的高峰。事实必将继续证明,文明社会的发展与杂文的发展肯定会同步进行,鲁迅杂文的永恒意义将体现在他的杂文精神不断现实化的进程之中。二、课文背景《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他

5、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反对全盘继承和全盘否定这两个极端,自然就该寻找批判继承的新路,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和态度,不少人反而彷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不敢接触,不敢择取,其中有一些还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在他们看来,不继承文学遗产,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仿佛革新可以凭空来的。正是针对着这种新现象、新问题,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高二年级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主备人:吴晓红审批人使用日期:学

6、案编号:班级:姓名:小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表现形式不同,或表现为民族自大、保守,或表现为民族虚无、自卑,实质都是弱国心态的反映。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洋人、洋文化一直是弱国心态,根本在于缺乏民族自信。没有民族自信也就没有民族尊严。《拿来主义》是鲁迅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杂文之一。鲁迅期望“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一种强势、开放、自信的心态,这是“拿来”的前提。鲁迅期望“拿来”能促使新人、新文艺的诞生,而核心应该是新人。三、文体知识鲁迅杂文之“理”往往不是理论之“理”,而是文学之“理”。首先吸引人的总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所具有的高度概

7、括性,又必然触发理性思考。“具象”与“抽象”相互生发,可感,可思,你思引我思,读者被吸引进来,参与其中,与作者一起从“具象”活动中寻求“抽象”结论。这是鲁迅杂文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是鲁迅杂文饶有意趣的阅读方式。鲁迅杂文被称为诗化哲学的原因,也正在此。四、名家评述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林语堂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