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

ID:41246842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0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_第1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_第2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_第3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_第4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祖国山川颂》教学案例永康市综合高中卢蕾俊一、案例背景新年伊始,新学期亦如约而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似乎对任何事情充满着期待。但开学第一课,我有些担心:像《祖国山川颂》这样有着磅礴气势和汹涌激情的文章,我们的学生能接受吗?会不会认为这是一篇口号式的散文?新学期学的第一篇文章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学校类型:普通高中学生情况:中考成绩处于全市中下水平的高一学生教材分析:必修三模块在必修一、二的基础上思考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在第一个专题“祖国土”中,思考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强化爱国情感,是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家园之思的深化。寻找突破点:如何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

2、黄药眠老先生何以如此热情澎湃地讴歌我们的祖国,从而理解祖国的含义,及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无法割舍的原因,是我备第一课时所一直思考着的。爱国的话题,大的话题,如何才能感人至深,如何才能不陷入泛泛而谈?我认为较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实话实说,欲扬先抑,“知人论世”,激发情感,同时从文章所用的修辞入手,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基于以上考虑,生成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

3、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从修辞的角度,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并且分析、比较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二、案例描述(节选)(一)预习并朗读6上新课前刚好有一节早自习课,我让学生先预习朗读《祖国山川颂》。(二)导入师:大家读完黄药眠老先生的这篇《祖国山川颂》,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要第一感觉的,要真的。(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少举手发言的,不像重点中学的学生,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会有多至二十号人要举手发言的。我们的学生大都喜欢在下面小声地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这点在我多次外出听课学习后能感受到。)生1: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伟大。生2:感觉文章很长,写得有些宽泛

4、,讲的内容太多……但里面很多语言还是很优美的。师:或许有些同学对这类文章的确有着类似“生2”的感受,只是想在心里,说在底下,没敢或者不屑到台面上来说。甚至有些同学对这类文章的磅礴气势和汹涌激情会觉得可笑,认为是假大空、喊口号式的,认为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些同学或许更喜欢那种细腻、精致的短文。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同学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更多的是关注自己个人的情感,而很少去思考国家、民族、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中学生并不缺乏爱国的情感,只要有一个突破点,我们的爱国热忱便会喷涌而出。比方去年“5.12”地震之后,我们

5、同学慷慨解囊的义举,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我这样讲着,学生们默默地点头。导入时我倡导实话实说,意在欲扬先抑。这样效果不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指责学生,反而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爱国情怀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曾经或者正在身体力行之。这样就使得学生不排斥甚至是乐意听教师讲爱国这类话题的文章,也显得导入较为自然。(三)知人论世黄药眠老先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国者。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便以一腔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61929年,他作为共产国际青年团东方部的工作人员被派往莫斯科,1933年回国后遭国民政府逮捕,直到1937年才被保释出狱。1944年,参

6、与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黄药眠的爱国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1957年,“反右”风暴突起,黄药眠被划为右派,被开除出了学术领域,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直到1979年,长达22年的政治磨难才得以结束。这时的他,没有怨恨,没有诅咒,有的只是对祖国更浓烈的爱。也就在这之后不久,黄药眠迫不及待地写下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壮美的篇章——《祖国山川颂》,尽情挥洒着那积久而成的爱国之情。黄老先生他是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老知识分子,是祖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的见证者。

7、他看到了祖国在前行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重重阻隔与挫折,同时,在历经了“文革”浩劫之后,他又见到祖国枯木逢春。此刻的他内心是欣喜而激动的,他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是直抒胸臆的,决无夸张之嫌。小结:对文本的理解,任何人都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都有一个在原则与方法上的认识与掌握的过程。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应当重视对自己这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比如,在以前的阅读中,尤其是幼儿园、小学时期,大家可能会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文本上,有的甚至不注意作者,更不关心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阅读上就事论事。应形成这样的习惯:在阅读作品时,了解作者的生平

8、,他的主要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并能利用它们去诠释作品,而不仅仅是把它们当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