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ID:41282672

大小:8.9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8-21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_第1页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_第2页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_第3页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_第4页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2历史上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点的雕塑作品,其表现题材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表达了古代各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在雕塑艺术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狮身人面像石雕,高约20米,长57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埃及古王国时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巨大、宏伟的皇陵建筑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图特卡门面具金字塔。在埃及开罗西北约十几公里的吉萨,有大大小小70多座金字塔,规模宏大,充满神秘感。这里拥有埃及

2、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考拉金字塔,其中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哈夫拉金字塔附近,庄严地匍匐着一尊巨大的雕像,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也称为《斯芬克司像》。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

3、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像(石灰岩,公元前13世纪)埃及古埃及圆雕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用这种刻板的端坐或直立姿态,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而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塑造则相对简略。它不是重在表现视觉中的人的真实面貌,而是表达埃及人观念中的形象,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直接相关。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浅,也是古埃及雕塑一成不变的显著特征。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石灰石公元前2650年埃及人首飞牛高浮雕约公元前724-706年高约3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人首飞牛》即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

4、护神兽的雕像。这样的神兽共有两只,被人们称为“舍都”,它的形象非常独特,它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让观众从身边走过时,从大多数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条腿,以充分显示其完整性。这个神兽的头戴高冠,胸前挂着一绺经过编梳的长胡须,大大的眼睛非常具有威慑力,令人敬畏。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石雕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约71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公元前1894年开始,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日趋繁盛,到第六代帝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已占有了两河流域的整个中下游地区,强盛的国势一直保持到约公元前1600年。

5、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是一位具有军事天才和卓越治国才能的君主,而且他还制订了一种“公平的法律”,并推广到全国各地,“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当时刻写这个“法律”的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同时,它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受伤的狮子浮雕,约公元前668-627年受伤的狮子浮雕约公元前668-627年,现收藏于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强盛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的西亚军事强国亚述,在雕塑艺术,尤其是在浮雕艺术上,达到

6、了艺术上的高峰,亚述王宫中的浅浮雕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表现战争功绩、狩猎活动、宫廷宴会和祭祀活动,写实主义的倾向被大大加强了。这幅出自亚述的尼尼微宫《受伤的狮子》就是这一时期浮雕艺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浮雕描绘的是一只勇猛而充满活力的狮子,因身中数箭而发出哀鸣的画面,有一种“困兽犹斗”的悲剧气氛。它满身鲜血淋漓,后半身已瘫软,但强壮的前腿仍挣扎着想站起来;它在昂头怒吼,显示出生命垂危之际的狂怒与嘶鸣,形象极其悲壮,使人们想象到,它一定是误入了陷井,然后中箭,于是产生殊死的挣扎的力量,发出垂死的吼声,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阿育王狮子柱头砂石高2.1米,约公元前27

7、3年,现收藏于印度萨那拉特考古博物馆公元前322年,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建立起来,历史上称为孔雀王朝。到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时代,佛教被尊为国教,佛教美术因而也日趋繁盛。阿育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筑物以铭记战功和宣扬佛法,其中包括大量的独石纪念碑式圆柱,这些圆柱顶部柱头都是用单独完整的岩石雕刻而成,明显是将波斯、希腊雕刻法与本国传统结合的产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尊《阿育王狮子柱头》。 这尊雕塑显示了古代印度艺术家们高超的雕塑技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印度广为吸收外来艺术语言丰富民族文化的特点。阿育王石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