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ID:413277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30

上传者:U-944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_第1页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_第2页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_第3页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_第4页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太仓低碳物流发展前景—以太仓集装箱码头为例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增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各行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努力推进的主题。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物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必须起动一种新型环保物流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物流理念在我国开始兴起。自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出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随着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多,低碳物流已成为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绿色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有利于现代物流尤其是低碳物流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还没有形成。国内少数企业及学者已经在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流通、低碳物流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期望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当前低碳物流问题,主要围绕低碳物流的概念和现状,低碳物流的设计模式以及实施低碳物流的问题展开。二、主体部分(一)低碳物流和低碳经济的概念1、低碳经济王瑞军(2010)认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能源、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2010) 一书中指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2、低碳物流范荣华(2010)在《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一文中提到低碳物流是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环节之中,采用流程管理技术和科技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碳排放,形成从原料采购到产品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物流体系,从而形成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岳馨(2010)认为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李蜀湘和陆小成(2009)将低碳物流定义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物流管理等理论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地毯发展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低碳物流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主要包括1、低碳运输,2、低碳仓储,3、低碳流通加工,4、低碳包装,5、废弃物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规定,低碳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其长远的目标是将环保意识导入物流相关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流程中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等各环节的环境监督与管理,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二)低碳物流发展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倡导低碳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王建(2010)阐述到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新纪元,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为基础的全新时代。而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道路,着力发展绿色物流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李东晖(2010)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务院出台的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角色重要,直接支撑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物流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降低物流业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商金红(2010)指出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作为物流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着降低碳排放的任务。金振辉(2008)认为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三)国内外经验借鉴1、国外焦文旗(2004)写到美国政府在制定其都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孙炜(2006)指出日本政府在2001年7月制定的《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中,确定了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努力创建一个能够减轻环境复旦的新的物流体系和可循环型的心社会” 。具体措施是:意识提高运输工具的单位燃料能量利用率,从提高卡车运输效率出发,推进车辆的大型化、信息化和共同利用化,改善干线公路质量,确保道路通畅。政府对物流据点建设,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努力增强铁路运力,缩短运行时间,实现各种运输工具间的运力转换和衔接。尽量利用环境负荷小、运力大的铁路运输和沿海航运,到2010年前,在长途杂货运输中,铁路和国内航运货物的比例要超过50%。三是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尽量促进民间企业自行管理,比如,选择对环境负担小的运输工具,货主和物流企业自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商金红(2010)以英国为例,写到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不仅着力于解决其国内的减排和替代转型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世界范围的低碳经济,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法规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放免,都处在领先位置。2、国内李蜀湘和陆小成(2009)阐述到我国先后制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6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绿色经济,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发展低碳物流的举措王乃超(2010)访问罗永泰获知近年来我国物流业采取的措施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差,物流社会成本较高,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国家标准委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编制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其中包含了多项物流环保标准,包括物流环保基础标准、物流基本业务环保标准、物流特殊业务环保标准、废弃物物流环保标准,同时还规定了物流环保统计准则。李东晖(2010)认为要实现物流低碳化,应标本兼治、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来实施低碳物流。第一、低碳物流政策先行,从完善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目标来看,我国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第二、能源低碳化,对能源依赖较大的物流行业要低碳化,表现在对新能源的利用和革新新能源利用方式两方面;第三排放低碳化,如1、利用低碳运输方式,2、使用低碳能源机动车,3、大力推行I/M制度,4、大力发展废弃物物流,5、消费低碳化,6、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查苏倩(2010)认为加强绿色运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1、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2、加快运输业信息化发展;3、实施海运减排措施;4、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进节能环保汽车;5、探索新能源的利用,使用循环可再生能源;6、政策支持。戴定一(2008)阐述到物流中的低碳经济问题有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规划层面和政策层面。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低碳必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四)发展低碳物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稚苑(2010)阐述道低碳物流一方面是提高了企业效率,另一方面是倡导绿色。随着整个交通运输和技术的发展,铁路、公共交通工具等都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姜阀(2010)认为在物流行业推行低碳物流,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物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肯定行为。通过物流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和低碳物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张威(2010)指出绿色物流具有的特点:1、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2、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王国文(2010)在文中描述到,低碳体系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不仅代表投入,更多地表现在提高效益和竞争优势方面:第一、提高效益,第二、创新竞争优势,第三、提高产品质量,第四、建立持续的企业环境目标,第五、提高企业公共形象。曾鸣,周文瑜,李海萍和曹芳(2008)分析指出西方国家的最新研究及实践表明,环境绩效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既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有可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三、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从众多学者对于低碳物流的研究成果来看,发展低碳物流乃是大势所趋而且其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对其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低碳物流现状的描述,转述对反战低碳物流问题的看法,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我认为,在低碳经济唱响之际,在绿色浪潮兴起之初,我国作为一个物流大国,要想迅速培育、发展低碳物流事业,减少碳排放,既需要物流企业升级转型,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再造供应链流程,也需要政府出台新政策,从税制、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政府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和企业的微观实施、升级蜕变,或许将开辟出低碳物流新局面。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目前我们对建立一套有效的低碳物流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在写作本论文的时候,笔者就思考要参考大类的文献,结合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来摸索尚未成熟的低碳物流的设计与实施。基于通过实施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既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应对外国物流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也能提高社会效益达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发展低碳物流显得更为重要了。主要参考文献[1]曾鸣,周文瑜,李海萍,曹芳.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绿色物流[J].2008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2008:P1320-1322.[2]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P101-102.[3]查苏倩.低碳背景下我国发展绿色运输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7).[4]王建.低碳经济下的现代物流何去何从[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07:P46-47.[5]王江伟.青岛恒丰:引领“低碳”潮流[J].商周刊,2009(12):P77.[6]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P24-25.[7]任稚苑.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商贸流通,2010.06:P107-108.[8]商金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辽宁低碳物流发展[J].辽宁经济,2010(3):P38-39.[9]李东晖.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10]金振辉.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J].科技风,2010(6):P63. [11]王乃超.“低碳”物流政策先行—专访天津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罗永泰[J].中国储运,2010.03:P37-38.[12]张威.低碳经济下我国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趋向[J].网络财富,2010(1):P65.[13]姜阀.论低碳经济下政府和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的作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6):P148.[14]孙炜.日本的“物流经”--《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J].物流时代,2006(2):P49-50.[15]2009/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会编.能源、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0.3.[16]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P27-30.[17]焦文旗.美国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3):P162-163.[18]范荣华.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P22-24.[19]王瑞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J].中国市场,2010(15):P29.[20]Kurtzman,Joel,ForeignAffairs,00157120,Sep/Oct2009,Vol.88,Issue5[21]Murphy,PaulR.,Poist,RichardF.,TransportationJournal,00411612,Winter2000,Vol.40,Issue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