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

ID:41415384

大小:68.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_第1页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_第2页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_第3页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_第4页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三维设计第二章实验二专题针对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011厦门棋拟)如图实一2—7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F/7/10/0/-10・/51015x/'em/-1()20图实_2_7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解析:由题图知,F—x是一个过原点的直线,鸟=孑■甬N/m=200N/m,可知A错,B、C、D正确.答案:BCD2.(2010•福建高考)某实验小组

2、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将原长约200mm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20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川与拉力F关系的图象如图实一2—8所示.从图象中可以得出・(填选项前的字母)A.增挂钩码时山与F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山与F不成正比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

3、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图中两条线都不是直线,故山与F不成正比,A项错;比较两条曲线可知,在拉力相等时,减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大于增挂钩码时的伸长量,B、C项错,故D项正确.答案:D3・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启发,一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成反比.B.他们准备选用一些“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不同半径的线材”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距仪、传感器等仪器测量线材

4、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通过实验取得如下数据:长度伸乂250N500N750N1000N1m2.52mm0.4mm0.8mm1.2mm1.6mm2m2.52mm0.8mm1.6mm2.4mm3.2mm1m3.57mm0.2mm0.4mm0.6mm0.8mm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1)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环节分别是(2)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他们的假设是否全部正确?若有错误或不足,请给予修正.・解析:(1)确定研究对象,选取实验器材属“制定计划”,故B属于“制定计划”;实验过程,测量数据属“搜集证据

5、”,此过程对应C.研究伸长量兀与拉力F、长度乙、直径D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长度、直径不变,再研究伸长量与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2)他们的假设不是全部正确.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的长度成正比.答案:(1)BC(2)见解析4.用如图实一2—9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imn的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乙中血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乙中M虚线所示,已知每个

6、钩码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cm.甲乙图实_2_9解析: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mg=kxmg5OX1()-3X9.8k=x=~7X1()7~N/m=70N/m挂三个钩码时,可列方程(加+m+m)g=kx',3加g3X50X10'3X9.8心=R=70m=21X10~3m=2.10cm・答案:702.105•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实一2—10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图实一2—10然

7、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图实一2—10的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F/N2.01.61.20.80.4OrrTm-i-rrrmLurrH)-4・LA丄丄丿-JJIIIIIIIrrTTmkA.4>44-4-4rrTimn-iahY+(LA.丄1JJJ.lrrTTmH4-4-4Li.丄丄」」」rrTTTinrrt-tt-i-iLA.丄丄」」」卜出用FT7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