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天的雨教案

11、秋天的雨教案

ID:41445705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4

11、秋天的雨教案_第1页
11、秋天的雨教案_第2页
11、秋天的雨教案_第3页
11、秋天的雨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11、秋天的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秋天的雨》谢赣莺一、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4、积累好词佳句二、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三、教学难点:朗读感悟含蓄艺术化的语言。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五、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六、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并展示课件。2、唤起情感: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板书课题:3、读课题。二、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学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个“?”2、        教师巡视,把学生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3、        齐读板书的词语,教学多音字“扇”。4、        这些词语你懂吗?帮一帮同学。5、        再读课文,说说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   品

3、读课文,感受神奇1、        教学第一段。@指名读,说说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抓住“清凉、温柔、轻轻的”体会秋雨的美。@美美地读一读。    2、品悟、想象第2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什么。板书:五彩缤纷,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默读课文,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读读自己喜欢颜色的那些句子。@借助课件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颜色朗读课文。@配乐美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背诵。@小结:像这样后面几句都是围绕段落的第一句写的可疑称作“总分关系”的段落。第一句

4、叫做“总起句”。四、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爽、紧”。               第二教时教学过程:一、    检查1、         认读词语2、         背诵第二自然段。二、 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1、教师引导:我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总起句和分述句中写了哪些事物。3、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想说什么?4、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

5、香味勾住?5、感情朗读。三、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1、         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2、         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语言训练: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它对小喜鹊说:“______。”对小松鼠说:“_______。”对小青蛙说:“_______。”对松柏说:“_______。”对杨柳树叶说:“_______。”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4、除了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它还会对哪些动物、植物说?5、表演朗读

6、。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1、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如可以画秋天的画,可以收集秋天的古诗,可以积累秋天的词语、成语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