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

ID:41584772

大小:7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5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十五(四)未儿,夫购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屮咳嗽。(1)宾客意少舒,稍稍止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H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奄袖出臂,两股战战,儿欲先生。(14分)1.、解释画线加粗词的意思。(6分)虽:指:名:奋:股:

2、走:2.、与“屮间力拉崩倒Z声”的“Z”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吋习之B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D.于厅事之东北角3.、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⑴⑵4.、第2段采用正血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找出第二段中属于侧血描写的一句。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旷10题。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Z言而门人记Z?”师应Z曰:“此朱文公所说

3、。”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儿何时矣?”曰:“儿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乃不知有汉B.师应ZE1/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儿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

4、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F1:“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

5、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三、【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Z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虽我Z死,有子存焉;寻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Z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2)以(4)俟其欣1..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甚矣,汝之不惠()是人多以书假余()(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悦,则又请焉()2.・下列加点

7、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残年余力/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告之于帝/录毕,走送之C.其如土石何?/门人弟子填其室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心Z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四.【三】(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8、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白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tl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不蔓不枝蔓:(2)濯清涟而不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