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41688255

大小:5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30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屮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1•诸子百家甲期儒学:孔子创立•思想核心是••仁"•孟子、苟了继承发展道家:老子创工•提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法家:集在成者是韩非子,迎介了建立大•统专制国家的需要墨家:墨了创立■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尚贤"•反映平民手r.业者的愿卑2.汉代儒学“焚书坑儒万臼大一统协■■■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2.宋明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格物L」[发明本心q喩亦「*致良知、阳九未✓明渊£7儒学的新发展4.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家主张,贽①反对神化孔了

2、②批判道学家伪善③侣导个性自由发展黄宗羲①批判君主专制,捉倡“犬下为主,君为客”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③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①主张“经世致用”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夫Z①世界是物质的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规律1.主流思想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墨家屈:/国家稳、定后以儒、家为彭/在动荡Z后,道気无为而治受70重用/霸年代矗家思想受家儒家道家法我国封建统治帰往往采用“外儒内法.剂之以道”诸子百家的地位与妙响家2.主流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⑴汉代:①汉代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

3、等思想,适应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②汉武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重用儒生,兴办太学,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华,渐趋屮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乂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些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挑战倫学的正统地位,倫学人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倫学。(4)宋明

4、:①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②南宋朱熹全面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们“格物致知”,宣扬“存天理,灭人欲”。③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岀“心即理也”。④明代王阳明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捉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5)明清时期: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侣“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冇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3.

5、主流思想随着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变化(1)春秋战国吋期:法家的“法治”“加强君主集权”等理论适应了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需要,儒学不受重视。(2)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3)宋明: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现代价值1.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孔子思想人文精神“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

6、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2.诸了百家的思、想契合当今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以德治国”n以法治国般家“兼爱、护攻”构建和谐社会1.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产生了积极影响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品徳,讲求以理统情、发奋立,忐,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乂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勤奋向上、勇于担当等优良传统产生了积极影响。2.明清时期传统儒学焕发了生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Z、唐甄等进步思想家,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积极倡

7、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这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乂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3.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徳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5)“民本”思想冇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