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

ID:41838514

大小:4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3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4课时 第3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 第3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物群落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内生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一个池塘中有许多种生物,不仅有水藻、金鱼藻等植物,还有动物、微生

2、物等。所有的鱼构不成一个生物群落。2.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答案] C[解析] 合理密植是指农作物种植的密度要合理,影响种内关系;除草是去除农田中的杂草,解决农作物与杂草间的种间关系;除虫是去除农田中以农作物为食的害虫,影响了害虫与作物间的种间关系。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

3、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答案] A[解析] 三组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判断如下:生物种间关系理由白蚁和鞭毛虫互利共生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菟丝子和大豆寄生菟丝子靠摄取大豆的养分生活大小草履虫竞争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分开生长较好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增大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

4、,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丙个体的体型比甲大[答案] B[解析]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如完全相同,则甲、乙、丙三曲线应重合,A项错误;物种甲和乙之间有部分食物大小相同,则甲和乙构成竞争关系,B项正确;从图中的信息不能分析得出C、D项的结论。5.下列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答案] D[解析] 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间斗争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6.下列关于森林

5、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答案] D[解析]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选项D错误。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选项A、B、C正确。二、非选择题7.如图所示为下面四组生物:A.根

6、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D四组生物所对应的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造成图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3)图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______所示的关系。(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答案] (1)③ ② ① ④(

7、2)大小两种草履虫竞争食物使大草履虫因缺少食物而死亡(3)寄生者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4)②④ (5)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解析]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数量上表现为同升同降的变化,a为根瘤菌,b为豆科植物,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是竞争关系,由于二者生存竞争能力不同,因而往往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a为大草履虫,b为小草履虫,如图②;狐与兔是捕食关系,数量上呈现不同步的变化,a为狐,b为兔,如图①。若狐死亡,则兔由于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多,但增多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食物(草)的

8、限制,又会逐渐减少;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关系,由于寄生者的大量繁殖会造成寄主数量减少,但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a为细菌,b为噬菌体,如图④。如果b死亡,则对a有利的是②④。8.根据课本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而且________。(2)丰富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