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ID:41899615

大小:440.5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4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_第1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_第2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_第3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_第4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讲演稿的结构与特点开头主体结尾(活跃气氛,吸引听众)(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热情洋溢,鼓动听众)生动性针对性鼓动性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抗日战争期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

2、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相识,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学习目标一、发扬年轻的精

3、神。二、情理交融的语言。三、构思的巧妙,正反对比。第一部分(第1~4段),开头:赞颂萧红“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精神,引出“年轻人”的话题。 第二部分(第5一11段),主体:阐明“年轻人”的内涵,论述“年轻精神的品质”的三个特征。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号召大家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学习。各部分内容这篇讲演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很自然地引出要论述的“年轻人”的话题,妙趣横生,活跃气氛、吸引听众的效果。第5、6两段的观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论述这一观点的?观点:年轻不年轻,要看精神上的年龄。论述方法:正面和反面对比作者:一个人年轻不年轻主要看精神

4、上的年龄对比年纪轻死年纪老不死年轻精神丧失年轻精神充分年轻人什么是“年轻精神”?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第三部分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讲演者以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语言结束讲演,给人以启示和鼓舞。小结:作者赞美和痛斥的各是怎样的人?具有年轻精神品质的人思想僵化,逆潮流而行的人赞美痛斥总结中心: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神”,“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人,要有年轻精神。)写作特点:1、情理交融2、构思巧妙3、正反对比现代人应有怎样的年轻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5、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精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各国,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状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业1、结合“年轻精神”的特征谈谈自己。2、自学《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3、自学“附录一”。4、《名师阅读》之《我的世界观——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的演说》和《我的病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