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

ID:4201808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上传者:asd881529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1页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2页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2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写在前面的话:从未如此正式地评过一张试卷,还是中考试卷,评点不甚规范之处,望见谅。但此文所说,全是个人所感。与2011年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相比,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题型结构总体稳定,但个别题目出题角度新颖,问法灵活,但难度适中。以生为本,强调基础和能力并重,注重考核语文核心能力,凸显母语文化的特质。具体而言,今年的语文试卷呈现了以下几点变化。此份试卷具有特别浓厚的语文味儿。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渗透晕染开去的是文化味儿,引导引领的是学生对于文化,对家乡的关注。第1题的语段材料就展示了语文的美丽。整合了现有语文课本中的几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材料,考查的目标是对基本词汇的识记。第2题的考查三个词语和语境的搭配。但见微知著,一粒米、一把土、一只碗所承载的历史感、厚重感,通过文段传递给了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试题,也是一种思考。也许可以唤起一些孩子对文字的敏感。第6题综合性学习,联系了当前时代的热点,立足于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启迪,重新领略汉字之美,汉字之神。整个大题分为三个小版块【汉字起源】【汉字风采】【汉字传承】已隐性地展示了对学生学习汉语文字的引领与期待。而考题更是引渠入流,联系了课本中的古诗《关雎》、《饮酒(其五)》相关的诗句,说说诗句中“采”包含的情味。这样的试题本身就透露了一种“情味”。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语文的情味。语文是具有独特的美感的。而且语言文字的美感还需要运用才能表现出来的,小记者的提问补充,“宣传语”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情境的领会,也考查了其文字能力。现代文阅读《我的母亲》,选材回归了传统经典和基础。选文注重了语言的典范性和内容的厚重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趣味和审美情趣。老舍《我的母亲》语言质朴但极富张力,内容平实但情感深蕴。文章蕴含着深沉的母爱、自己深切的愧疚,悠长的思念,能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对身边人、事的感悟、珍惜。并且此文和胡适《我的母亲》也极为类似,可以说又是紧扣课堂,又高于课堂的典范。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引教师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看重文本的文化内涵。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这块,选择的材料是嘉兴被评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料。材料中对嘉兴古代文化遗迹保护措施的介绍,也在引领着学生关注文化、关注家乡。此份试卷平稳中有创新,创新中又不故意刁难。如上文所说的“综合性学习”题,在理解字的基础上,又结合语境,考查了句中此字的情味。问法灵活,角度比较新颖。还有比较大的变动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科技说明文用了两则内容含量比较丰富的材料组合的形式,既凸显了嘉兴的“文化名城”的特质,又展现了舟山的地域特色。将“文化”和“经济”作为一个相结合的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提炼、阐述的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应是本试卷中难度最高的题目之一了。古诗文的赏析和阅读,是波澜不惊的。学会了“进入”,还要能够“走出”。活学活用,才是古文学习的灵活之道。写作板块,从作文半命题形式,“那时,那——”为题,从提示语“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文章可绘人,可写事,可抒情,可思考人生,可阐述看法……取材广,限制少。从这可看出,这是倡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真诚作文。让每个考生在成长过程中,关注情感体验,学会感激,感恩,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述。而这又暗合了“现代阅读”题的材料文章《我的母亲》,试卷前呼后应,主题非常明确:传承文化,感受情感。值得商榷之处:1.本张试卷,个人认为最值得商讨的地方,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此次的材料给人感觉像是一个大的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文本的感觉不强,阅读的快感也缺少。如果这真的是试卷改革的一个方向,那么考场中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选择需要再好好的斟酌。其实,有时不一定需要限制或者过分地突出“地域感” 。真的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文章,个人认为都可以入题。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嘉兴培养学生,人才,也是为整个国家。有时,有个“宏观”的视野,不一定是坏事。1.有些考题已经有些僵化了。比如古诗赏析部分,“蜻蜓上下鱼东西”,其实不用看懂诗歌,不用理解诗意,只要单纯地从技法植入,考题的答案就可出来。还有《我的母亲》阅读题的第8题,简单地选取了三个句子(并不完整),然后让考生分析句中的情感。我认为这有“断章取义”之嫌疑。如果可以多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题目换成在文中划线示范写旁批,会不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起到一个更好的引领作用呢?真希望蔡少军老师在报告中说的,“很多老师愿意教初三,为什么?只要做题,教技法,一切OK”不是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