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

ID:42054098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_第1页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_第2页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_第3页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_第4页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考前化学最后一讲: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亍学刹网_WWW/xxfccom6.高考前化学最后的叮咛2018年高考就要如期來临,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复习和多次综合考试,已经掌握了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并熟悉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的题型。但同学们答题时,也暴露出了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论述不全面)、书写不够规范、利用时间不够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考牛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如杲我们在考前加以考虑、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在审题和解答时要仔细、冷静作答,确保答题时的高质量。1•关注题型有的放矢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考点

2、典型。如物质微观(常见微粒、化学键等)结构的表示及其含义,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快慢与限度),反应过程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及其能量变化,常见分散系等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Na、Al、Mg、Fe、Cu,Si等单质及其化合物,钱盐、钙盐、硫的化合物等最常见无机物及有机物类别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萃取、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化学实验皋础内容。化学实验题,它的立意可以是某有机化合物的制取、某无机物的制取或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考察仪器的选择与作用原理、指示剂

3、的选择、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方案分析。这类题以物质的制备、检验、性质验证为背景,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识别与选择、物质的分类与提纯为高考实验的主流,做好这类题不要过多的受命题背景的限制,明确反应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清楚使用的仪器及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知道实验操作的方法及目的,完成产率、产量的计算。元素化合物题日,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几年常以化学工业流程题为命题形式,做好这类题要有拆分思想,将大题拆成小题;要有对比思维,将陌生试题与教材知识相对比,找到思维原型进行突破,

4、解题时要紧扣元素所对应的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从命题点來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图像分析、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判断、转化率的计算、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原理综合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为核心,结合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知识综合进行考察。解题时应注意计算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述能力,提高阅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电化学的重点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以

5、及有关电池、电解池方面的计算。高考卷中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考查不涉及元素推断、知识点考查较为固定、难点为晶体结构及晶胞计算。全国卷常考知识点有: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的书写、价电子排布、化学键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熔沸点比较,盘键、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的比较、典型晶体结构、晶胞的相关计算、晶格能的比较等。“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平行的知识点居多,而且知识点之间比较孤立,即知识零碎,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高考对有机化学的考查,不难发现有机物的结构

6、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冃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合成与推断等是近几年高考对该考点的主流考查题型,也是成熟题型,且已形成稳定的考查风格。单独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界构体的书写和数目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识记能力、辨析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该考点小的有机合成与推断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且重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等。其考查内容主要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官能团及其转化,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

7、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儿乎涵盖了有机化学基础的所有主干知识。有机合成与推断往往以新药、新材料的合成路线为线索,串联多个重要的有机反应进行命题,有时还会引入新信息。1•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⑴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

8、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岀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屮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屮,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①“不正确J“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②“稀、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