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ID:42389950

大小:167.7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14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

2、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我要当医生。我要当航天员……)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

3、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指向于写作的阅读,开宗明义。“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生字。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辱,读(rǔ)不

4、要读成(lǔ)。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租界麻烦胸怀屈辱热闹非凡左顾右盼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生读词。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

5、,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四字词语生读。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清晰而坚定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6、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不知道。)师:请看这幅图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

7、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欺负,欺压,侮辱……)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生自由读片段。三、初读,把握大意。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

8、界。)(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好像字数都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