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ID:42451309

大小:135.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_第1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_第2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_第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_第4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0.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由“60

2、多处'仁,,意义各有不同”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1.(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Z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题干中的主张出自《庄子》,是道家学派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属于道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儒学中心学的思想,故C项错误;“人Z性恶,其

3、善者伪也”是儒家苟子的观点,故D项错误。]2.(2017•锦州调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屮国从分裂走向统一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C[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可知,A项只适合于春秋战国;B项“文化专制”不符合题干所述吋代总体特征;D项表述不适合秦朝。C项表述客观,符合春秋战国到秦汉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1.“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

4、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來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C[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上的反应是“三纲五常”,其中对于官员来说,则应当严格遵守“君为臣纲”,八项不符合题意;“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实践,B项与题意不符;题干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C项正确,D项错误。]2.(2017•鹰潭质检)北宋僧人契嵩说:儒

5、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A[根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3.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

6、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徳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B[材料虽提到圣贤,但并未说让人成为圣贤,故A项错误;根据“莫非使Z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获取声名利禄,但并未要人们放弃声名利禄,故B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为词章”是朱熹所否定的,故D项错误。]4.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D[根据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可知,他们都强调“自省”,即内心的反省,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一种外在的纲常伦理,与内省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理的一种探究方式,不是内省,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到实践屮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王阳明“致良知”的途径即为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1.(

8、2017•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屮国人。屮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