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ID:42460692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5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1页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2页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3页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4页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宗教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一、宗教学史标志性事件1.1870年,麦克斯•穆勒《宗教学导论》演讲,标志近代宗教学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并第一次提出“宗教学“概念。2.1885年,罗伯特・史密斯在其研究阿拉伯人和闪族人的著作中,提出“图腾崇拜”是一切宗教的起源。3.米兰敕令标志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4.《塔木德》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地位仅次于《圣经》,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二、宗教起源与巫术弗雷泽倡导所谓“万物有灵论”,布雷泽在其名著《金枝》,第一卷中,明确提出和阐释了他的巫术先于宗教,宗教起源于巫术的观

2、点:人类理智发展有三个阶段:巫术、宗教、科学。原始人在巫术阶段尚未有神灵的观念,相信巫术可以控制自然力。在理智进一步发展之后,人们认识到了术的无效,才转而向超自然力的神灵祈求,于是产生了宗教,而后人类认识到宗教的虚假之后,便产生了科学。三、托拉《摩西五经》托拉(原意“教诲”),据说为摩西所作,包括《利世记》、《出埃及记》、《利来记》、《民数记》、《申命记》。四、三大宗教河系第一大宗教河系源出闪米特人,由近东游牧部落的原始宗教发展出来的“亚伯拉罕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其特点为先知预言。第二大宗教河系是从印度发展出来的宗教,其特点为神秘主义。第三大宗教河系源出中国,其中心形象是圣

3、贤,这是一个“哲人宗教”。该系统包括儒学(“道德”、“礼教”)、道教(“多神”、“炼丹”)、佛教(“虔诚”、“神秘”),此外中国宗教还包括一个更为古老的传统-巫术宗教,它包括原始宗教的神话、占卜、祭祀,具有浓厚的巫术宗教色彩。五、三皈五戒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注:三宝:佛、法、僧,故三皈也称皈依三宝)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六、五功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亦称“五大天命”,包括:、念功,即念诵清真言二、礼功,即做礼拜三、斋功,即斋戒五、朝功,即朝觐天房-克尔白神庙(注:部分什叶派信徒将“圣战”与上述五功合并为“六功”)六、天课天课,字面意思是“纯净“,伊斯兰教五大信条之一,在《

4、占兰经》中与礼拜相提并论。伊斯兰教法规定,每一位穆斯林男女在年终都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清算,除去家庭、个人必要的开支,必须的购置,贷款的偿付等,从剩余的纯余额中缴纳2.5%(最低)作为天课。天课,除金钱外,还包括学问、知识、技能、特长的分享。接受天课的人,必须是穆斯林、良人、贫困者。完纳天课者,将在真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没有恐惧、也不会忧愁,而真主给了钱财却不交天课的人,当复活H来临,钱财将变成蛇蟒,剧毒无比。七、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最早出自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这里的位指的是位格,有关三位一体的准确含义在基督教早期有过激烈争论,最后在尼西亚会议得到确认,成为基督教的根本信条。基督教的上帝存在

5、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上帝通常指最高和神圣的存在者、人格神、绝对完美的终极存在,世界的创造者和拯救者。“圣灵”也是无限的存在,因为它是耶稣升天前,求天父差派到世间来,代替耶稣作信徒一生的保护者,因此“圣灵'又称“保惠师”。八、印度佛教衰亡的原因1•伊斯兰教的入侵。十二世纪末伊斯兰教侵入印度,佛教徒被迫害,佛寺被焚甚多,最终使佛教在印度灭亡。2.印度教的仇视。仪模法师在《印度佛教的兴起与衰广》一文持这种观点,认为印度教的仇视是印度佛教灭亡的主因。3•密教倾向渐盛导致佛教衰微以至灭亡。宇井伯寿认为,密教倾向颓废是印度佛教灭亡的主因。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有其内外方面的原因,既有印度教的兴盛,伊斯

6、兰教的大规模传播的外因影响,但佛教过度依赖统治者支持,内部派系纷争,僧团风气糜烂,密教倾向渐盛等原因才是佛教灭亡的主因,佛教在印度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九、慧能的"无念为宗”为宣扬“顿悟成佛”,慧能提出了“无念为宗”的修行学说,慧能认为这种修行的教义是:“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往为本”(《坛经》)。在他看来,“顿悟成佛”,在修行方法上就是心不受外物的诱惑,这就是“无念”。他还认为,''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同上);要认识到“自性真空”,就要做到“无念”,但“无念”不是“百物不思”,万念除尽,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说在与外物接触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7、”。这种方法,乂叫做“无住”(不执著),也就是说,心不执著在外境上,对任何事物都不留恋,念过即过。例如,眼看到美色吋,心不住在美色上,不是闭眼不看,这就叫“无住”。这种方法又称“无相”,是说“外离一切相”,心中不执著于事物上,不是说不同事物相接触。慧能认为,能做到这些,虽处于尘世之中却无尘无染,来去自如毫无滞碍,精神上得到了解脱,这就是“极乐世界”,即天堂。与此相反,心受外境的影响,追求形声味,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